打擊非法集資,維護金融安全|研究成果·看中國

時間: 2021-12-06 16:2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關于打擊非法集資與整頓各類非法融資主體,維護金融安全的認識和思考》。研究報告分上篇理論篇和下篇實踐篇,從深刻認識打擊非法集資重要性入手,全面系統解讀了2021年5月起實施的《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主要精神,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非法集資的演變、分類、表現形式、作案手法及打擊非法集資為什麼那麼難的原因,最後提出打擊非法集資與整頓各類非法融資主體的總體思路和政策建議。

形勢總體判斷:取得積極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

研究認為,金融越發展,整頓金融市場秩序越重要,打擊非法集資、鏟除社會毒瘤、維護金融安全更重要。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系統性工程,關系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經濟金融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近年來,面對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多發态勢,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打擊,取得積極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

研究認為非法集資有三個特點:涉案金額大、損失嚴重;受害人數衆多,易引發群體性事件;涉及地域廣、風險集聚。

非法集資有四個常見作案手法:一是承諾高額回報。集資人在初期往往按時足額兌現承諾本息,待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參與人遭受經濟損失。二是編造虛假項目。大多通過注冊合法的公司或企業,打着響應國家産業政策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騙取社會公衆信任。三是以虛假宣傳造勢。在宣傳上往往一擲千金,聘請名人站台,在各大媒體發布廣告,制造虛假聲勢。四是利用親情誘騙。不惜利用親情、地緣關系,編造自己獲得高額回報的謊言,拉攏親朋、同學加入,使集資規模不斷擴大。

非法集資有四大社會危害:一是嚴重損害群衆利益。二是重幹擾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極易引發社會風險。三是易引發社會不穩定,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四是損害政府的聲譽和形象。打擊非法集資有四難:一是預防監測難。二是行政處置難。三是明确法律責任難。四是工作協調難。

政策建議

研究認為,打擊非法集資與整頓各類非法融資主體的工作思路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從管理主體向治理行為的轉變;二是從明确權力向明确責任轉變;三是從原則申明向明确措施轉變;四是從管控處理犯罪向預防化解風險轉變。

打擊非法集資與整頓各類非法融資主體要堅持如下總體思路:

一是堅持防範為主。充分利用各類宣傳資源組織開展防範非法集資宣傳工作,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二是堅持打早打小。賦予牽頭部門組織調查認定職責和相應措施手段,力争在萌芽階段發現、化解隐患。三是堅持綜合治理。明确主管部門職責,規定特定主體義務,發揮基層組織的監督作用。四是堅持穩妥處置。對資金清退作出規定,最大程度減少集資參與人損失,維護社會穩定。

最後,對打擊非法集資與整頓各類非法融資主體提出如下工作舉措和政策建議:

建立立體化、社會化、信息化的監測預警體系。各級政府、行業主管和國家監測預警平台,同時利用技術手段開展大數據監測預警。

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整頓和管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其次對投資者加強教育及引導。

加強對涉嫌非法集資廣告和互聯網信息的管理。禁止違法發布集資類廣告信息,同時明确廣告發布者責任。

明确法律責任,強化行政處置,加大處罰力度。牽頭部門有權調查取證,并查封有關經營場所,責令非法集資人清退資金,同時加大處罰力度。

做好非法集資資金的清退,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衆合法權益。

注重科技賦能,不斷創新監管手段。監管部門應利用信息科技實現監管能力升級;互聯網企業的網絡平台不是不法分子犯罪的基石,各平台應主動承擔責任,共築反詐騙立體技術防護體系。

建立縱向溝通有力、橫向協同高效,立體聯動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處置小組;健全工作機制,制定處置信息統計和報送、考核辦法;加強督導檢查,持續推動宣傳教育,引導群衆樹立正确的投資理念,增強防範意識和法制觀念。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依托于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以金融安全作為核心研究領域進行系統性研究,以大數據分析為依托,聯合高校、監管機構、行業、企業等相關機構和專家,專注于金融安全理論的研究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定位于金融安全研究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建設國内領先的金融安全研究機構。


閱讀原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