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上午,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潤博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召開了跨境電商保稅系列問題閉門研讨會。會議議題主要圍繞關境貿易,保稅跨境電商進出口模式,“一帶一路”倡議下大型企業走出去的涉稅問題等。研讨會由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原司長、潤博中心兼職研究員張皖生主講,中心捐贈人、潤博高科集團董事長王永和,中心主任張雲,中心部分兼職研究員及相關研究人員等15人參加了本次閉門研讨。
張皖生系統介紹了國境和關境的基本概念、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1210保稅跨境電商的進出口模式,國際國内綜合保稅區域的功能與特色,國際商品的征稅和退稅方案等等。
在互動研讨環節,參會嘉賓達成以下幾點共識:
首先,自由貿易港發展離岸經濟的根本就是貨物貿易自由。探索自由貿易港的本質,有利于使用這種經濟平台。自由貿易港有幾種不同的類型,有混合型、國境型和關境型。例如,鹿特丹港是一個混合型的自由貿易港,它僅對歐盟的28個國家開放貨物進出自由和零稅收,如果第29個國家的貨物進入歐盟,就要征稅。新加坡屬于一個國境型的自由貿易港,為國際船舶提供自由運輸的環境,并開展相關的結算業務、離岸金融、産品研發、服務業等随之自然形成。香港是關境型的自由貿易港,貨物進出自由,幾乎是零關稅,資金自然就自由,這是香港的優勢。近期上海自由貿易區新片區就體現了金融制度創新,尤其是主要圍繞離岸金融貿易、轉口貿易和跨境電商,提供了貨物自由和資金自由的政策。但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定義和屬性是否清晰,能不能真正具備貿易自由尤其是貨物貿易和資金往來的自由還拭目以待。
嘉賓們認為,近一年多來,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的外資和外貿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收到美國新增關稅的制約。而跨境電商銷售的商品通過B2C的方式,以靈活的方式進入海外,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将貿易化整為零,直接與對方的消費者見面。
與會嘉賓表示,目前國内一般貿易的集裝箱出口已經非常成熟了,跨境電商的進口模式也逐漸成熟,但是跨境電商中成規模型的大型生産廠商出口仍然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出口退稅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國際郵單無法形成可以用來核注綜合保稅區物流賬冊《海關備案清單》。現在跨境電商的出口采用“不征不退稅”的方式,這種方式出口的貨物體量很小,無法退稅,不利于擴大出口的規模。因此,有必要研究生産型企業跨境電商退稅的途徑。
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大型跨境電商“走出去”創造了更優良的關稅環境,本次閉門研讨旨在為做大做強國際進出口貿易提供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