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7日,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金融公司可持續銀行網絡(IFC SBN)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在北京共同主辦了“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國際研讨會”。
會議讨論了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框架、綠色資産定義與分類标準、環境信息披露和發展綠色金融相關産品等議題。會議吸引了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位代表參加,包括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尤其是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财政部、金融監管當局、環保部門等政府官員,以及商業銀行、研究機構、綠色企業等從業人員。
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IFC亞太地區副總裁内娜·斯托吉科維奇(Nena Stoiljkovic)、英國駐華使館一秘高瑞,以及CFA Institute主席兼執行總裁保羅·史密斯( Paul Smith )出席研讨會并講話。

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緻詞
馬駿指出,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近年來取得巨大進展,各國通過二十國集團(G20)、央行綠色金融合作網絡(NGFS)等平台,就制定綠色定義和分類标準、金融産品開發、綠色金融監管等議題開展合作。但是仍然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基本概念、政策制定和實施等内容不甚了解,各方需要加強在能力建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内娜·斯托吉科維奇緻辭
内娜·斯托吉科維奇(Nena
Stoiljkovic)在緻辭中指出,IFC近年來加大對綠色領域的投資,并推動多個國家通過SBN等平台加強政策溝通與交流,對于推動全球綠色發展與可持續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顯示,當前各方采取的措施仍然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關目标,仍然需要加強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與可持續金融。

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秘高瑞演講
英國駐華大使館一秘高瑞介紹了近年來中英兩國在綠色金融領域開展的多邊與雙邊合作。他指出,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兩國金融外交的重要内容,今後英國還将繼續加強與中國和地方政府的綠色金融合作。

國際研讨會圓桌對話現場圖
與會代表一緻認為,制定全國甚至國際性政策框架對于發展綠色金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國的經驗表明,發展綠色金融需要四個基本要素,分别是綠色定義、激勵機制、信息披露和綠色産品。中國已經出台了世界上最為完善的政策框架,涵蓋了所有這四個方面的基本要素;歐盟已經出台政策框架,并正在研究制定覆蓋28個成員國的綠色定義。
關于環境信息披露,來自中國、歐盟和法國的與會代表分别介紹了各自最新進展和經驗。其中,中國證監會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險峰介紹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政策文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20年前披露環境信息或者解釋不能披露的原因。此外,中英兩國多家金融機構正在開展環境信息披露試點。據參會的歐盟官員介紹,歐盟正在所有成員國内部推動落實氣候變化相關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有關政策建議;法國央行穩定局代表介紹了《能源轉型法》第173條對金融機構環境信息的強制性披露要求。其他與會代表認為,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基礎之一,應當鼓勵各國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加強溝通,推動TCFD等有關環境信息披露措施得到更好的實施。

小組讨論現場圖
此外,與會代表認為,能力建設也是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推動力。摩洛哥與會代表表示,在非洲地區的能力建設應當首先幫助政府部門建立信心。發展綠色金融不會影響經濟發展,相反推動綠色投資不僅有利于改善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還能提供許多商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金融監管部門也需要認識到,環境因素和氣候變化可能轉變成金融風險。

保羅·史密斯演講
保羅·史密斯( Paul Smith)在主旨演講中指出,CFA Institute多年來在推動金融領域能力建設積累了大量經驗,近年來特别關注并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應該讓CFA持證人認識到“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和綠色金融的重要性,并已将部分内容納入相關科目考試,以此推動相關能力與水平的提高。
研讨會結束時,與會人員紛紛提出,應當進一步加強綠色金融區域性合作水平,讓區域内更多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參與,開展知識共享與最佳實踐,以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全球經濟實現綠色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