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聯合主辦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高端論壇

時間: 2018-05-28 14:0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8525-26日,由Betvictor中文版和《中國工業經濟》雜志社共同主辦,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承辦的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西郊賓館舉行,論壇聚焦金融與實體經濟如何相互促進和諧發展。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康以同,《中國工業經濟》雜志社社長、常務副主編張其仔分别在開幕式上緻辭,本論壇開幕式由《中國工業經濟》編輯部主任王豔梅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中國社會科學》社會科學部顧問許建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美國羅德島大學教授肖經建,道口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川分别發表了主題演講。


圖為會場

康以同介紹Betvictor中文版以及Betvictor中文版的基本情況,他希望與會者有所收獲,并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圖為康以同

何德旭對于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提出了三個觀點,一是新時代,對金融實體服務經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宗旨和天職,三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對于金融如何服務實際經濟,何德旭提出了四條建議,一是要營造一個寬松、穩定的金融貨币環境,二是各類金融活動的功能要回歸本源,三是要處理好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關系,四是以紮根于服務實體經濟以及适應消費者需要為出發點進行金融創新。


圖為何德旭

陳道富表示在現階段經濟轉型過程中,金融與實體經濟存在斷裂問題。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信用創造機制和結構,以及股權合作等方面是需要引起關注的問題。金融回歸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金融體系的成長需要金融和實體經濟的交鋒之中實現再融合,發現實體經濟真正的内在價值,需要用成長的眼光看待現階段金融的發展,如何保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活力,引導其轉向合意秩序也很重要。當前,最需要關注的是金融優化配置的信号出現了問題,實體經濟給金融業的信号和真實風險收益特征不吻合,金融體系内部激勵機制也不吻合。


圖為陳道富

許建康從金融與實體經濟現象背後的理論角度出發,表示金融與實體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兩個方面,兩者在互動的過程中,既有良性互動的一面也有惡性循環的一面,從資本主義曆史來看,這兩個方面的平衡是通過不斷的震蕩、周期性的危機和結構性的危機來獲得。許建康介紹《資本論》是首部将實體經濟的運行規律和金融發展的運行規律融合在一起的著作,他表示通過對《資本論》第3卷第五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認識當前西方經濟的結構性危機以及中國的結構性失衡,尤其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的關系問題。


圖為許建康

陳彥斌表示,從國際上看,中國杠杆率在主要經濟體中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明顯高于新興經濟體的杠杆率水平。從我國内部不同部門看,企業部門整體杠杆率過高,其中國企與房地産企業債務問題最為嚴重;家庭部門杠杆率水平已然不低,真實的債務風險更為嚴重,值得高度警惕;中央政府杠杆率在國際範圍内處于較低水平,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較大。他介紹了“去杆杠”的常見的兩種辦法,即減小杠杆率的分子,即降低債務規模;增大杠杆率的“分母”,即提高經濟增長率。中國的“結構性去杠杆”更加注重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内部杠杆率的結構性差異,從而使得去杠杆操作更加精準,同時“結構性去杠杆”由政府部門事先主動引導而非事後被動配合,旨在避免去杠杆進程中可能引發的經濟劇烈波動,從而實現杠杆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圖為陳彥斌

肖經建介紹了消費金融研究領域的一些基本定義,他表示消費金融是研究金融機構如何提供産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财務需求,消費者如何做出财務決策,政府部門如何監管金融機構和保護金融消費者以及科學技術如何幫助優化消費金融市場的效率和改善社會福利的學科。消費金融的目的是改善消費者金融福利。在美國,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要求消費者個人要對自己的生活經濟保障負責,如要求消費者自行管理其退休儲蓄帳戶的長期投資,使得消費金融能力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圖為肖經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