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财長保爾森出席“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圓桌會議

時間: 2018-03-26 14:5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由保爾森基金會、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圓桌會議3月22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是雙方合作舉辦的綠色金融系列會議之一。美國前财政部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與保爾森基金副主席戴青麗(Deborah Lehr)分别發表緻辭。會議由馬駿和保爾森基金會高級顧問孫蕊主持。


圖為會場

       會議重點讨論了金融科技創新促進綠色金融的機遇挑戰與發展趨勢,以及金融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所需的政策指導與創新。來自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數字金融聯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VISA公司、中和農信、興業銀行、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美國斯坦福大學、能源基金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中證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英國駐華大使館、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唯你網等多家國内外金融機構的五十多位高級官員和金融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産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是本次會議的支持單位。

       保爾森表示,金融科技創新能夠塑造一個更高效、更普惠的金融體系。遠程銀行業務的出現讓更多人參與到金融系統之中。由于其無需紙質收據發票甚至貨币,也無需開車去銀行辦業務,遠程銀行業務本質就是綠色環保的。金融科技可以使綠色發展目标更易于對接資本并提升其在整個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保爾森強調,雖然金融科技可帶來重大機遇,但其所伴随的風險也需要重點考量。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和各國政府都必須着手解決金融科技革命所伴随的治理問題。他認為在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監管之間實現平衡非常重要。金融監管要在确保金融市場透明性及保證市場競争力的同時,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并确保市場穩定,更大的挑戰還在于構建有效的政策框架,在促進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解決與數字化轉型相關的固有風險,并在這一過程中推進可持續發展。保爾森認為中國有足夠能力應對上述挑戰。


圖為保爾森

       馬駿感謝保爾森基金會多年來對中國和G20綠色金融發展的大力支持,并介紹了今年G20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2018年的三個主要研究議題,即可持續資産證券化、發展可持續私募股權(PE)和風險投資(VC)、運用金融科技發展可持續金融。馬駿指出,綠色金融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是要需要識别綠色資産、跟蹤其用途和評估其環境效益,而這些對借款人、發行人或投資者來說都意味着額外的成本。比如,綠色債券的額外認證成本就是一些發行人不願意發行綠色債券的原因之一。馬駿認為要推動綠色金融的持續快速發展,僅僅依靠政府補貼是不可行的,還需要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鍊等金融科技手段等來降低這些額外成本。另外,目前綠色金融的發展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金融機構向大中型綠色項目提供融資,基本上還沒有覆蓋存款人、個人投資者和小微企業。有必要探索金融科技的手段向存款人和個人投資者提供各種适當的綠色金融産品,讓幾億個個人客戶逐步接觸綠色金融,成為綠色金融的支持者。針對上千萬家的小微企業,也可以通過金融科技來高效标識其綠色特質和程度,在此基礎上為綠色小微企業提供成本較低的融資。馬駿建議,在政策層面上,監管機構應該鼓勵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壓力測試,組織監管部門之間的環境信息共享,為使用大數據和其它金融科技在綠色金融中的運用提供基礎條件。


圖為馬駿

       戴青麗表示,金融科技正在對金融行業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産生變革性的影響。保爾森基金會将繼續關注金融科技領域,并研究金融科技如何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例如在商業領域如何識别和定義綠色,如何通過金融科技手段創新融資産品促進企業綠色發展,進而探索金融科技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


圖為戴青麗

       與會代表還就 “應用金融科技促進綠色金融發展”、“金融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指導及創新”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專家認為,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綠色識别的能力,避免“洗綠”、“漂綠”的問題,特别是可以應用于中小微企業的綠色評級和征信,降低綠色認證的成本。同時應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區塊鍊等先進技術,可以改善數據的可獲得性和透明度,并彌補氣候或碳數據及信息的缺失,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決策。政府可以通過鼓勵更多企業信息披露和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建立合理的政策框架鼓勵金融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

       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以解決與經濟和金融相關的實際問題為導向,以服務金融決策為目标,努力成為金融領域的重要智庫,并在推動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研究中心除了對中長期問題開展自主研究之外,也接受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課題委托,積極參與和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在綠色金融、G20、貨币政策和金融風險方面的研究。在未來幾年的研究重點包括金融風險、貨币政策、綠色金融、“一帶一路”、普惠金融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