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思想為增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羅伯特·莫頓稱金融創新是亞洲未來的關鍵

時間: 2018-01-26 15:0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月13日,諾獎得主羅伯特·莫頓教授為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班首期班舉辦題為“金融創新和衍生品市場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作用”的講座,中國日報歐洲版記者大衛·布萊爾随後對莫頓進行了專訪,以下為譯文。


       羅伯特·莫頓用其職業生涯闡釋了科學的研究如何改變世界。


       在70年代初,莫頓和他的同事邁倫·斯科爾斯及費希爾·布萊克研究了如何計算期權及其他衍生品的價值。這項研究立刻被銀行、交易商、投資者及其他金融從業者所用。在此之前,因為無人了解如何定價成本及風險,許多有用的金融産品都無法得到應用。現在,莫頓的研究已成為價值萬億美元産業的基礎。


圖為羅伯特·莫頓


       “我們在做出期權模型後聲名鵲起。在模型發表之前,斯科爾斯和我就把它拿到了華爾街。兩年内,它從一個想法變成了市場上每個從業者必用的工具。”莫頓在和中國日報記者的采訪中說道。

       “德州儀器為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交易員們制造了特殊的手動計算器,因為那時交易所沒有電腦,也不能用電話。他們僅靠腦算是不行的,要是沒有我們的公式,他們沒法進行交易。”

       “斯科爾斯緻電德州儀器要專利稅,但他們拒絕了,稱模型被用在了公共領域。我們之前也知道,我們把它放在了公共領域。斯科爾斯問德州儀器能不能最起碼送給自己一個免費的計算器,他們也拒絕了。”莫頓回憶道。

       “全球創新是十分有價值的,全球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他在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班的講座中強調。

       “一個運轉良好、能夠進行風險管理和資金籌集的金融體系能将科技思想化作增長。這并非魔術。實施是創新的重要部分。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是分離的這種說法是虛構的。”他在講話中說。

       莫頓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常任教授,199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将自己看作是一位“尋找答案的工程師”。

       他所說的“金融創新”就是制造新種類的工具和金融合約,讓人們能消除不必要的風險,提高效率和生産力。

       舉例來說,銀行主要面臨的曆史性問題是其資金(大多數是存款)都是短期的,而其貸款都是長期固定利率貸款。如果利率上升,銀行就會陷入麻煩。莫頓解釋說,所謂的“利率互換”解決了一直困擾銀行的難題,具體做法是銀行将固定利率資産換為交易方的浮動彙率資産。

       保險作為一種金融産品,它讓人們為災難性風險做好準備,而無需留出大部分财産作為安全網。

       “高儲蓄率常常反映出的是不好的金融體系,而非人們為未來儲蓄的文化。如果有運轉良好的金融體系,人們就不用自己存錢防備火災或其他災難發生。”莫頓對中國日報記者說。

       然而并非所有金融創新都是好的。他舉例說:“我想象不到比特币能以某種方式取得成功。”

       莫頓說他并不想給中國或其他國家一些特定的建議。但他的确想談一些戰略性的東西,并且特别想讓人們理解金融創新的益處。在給金融EMBA“一帶一路”東南亞首期班的講座中,莫頓懇請學生們将金融看作是整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組成部分。

       莫頓說:“當整體考慮“一帶一路”的時候,基礎設施、道路和交通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忘記金融系統。金融可能看起來是無形的,但它是實實在在的。運轉良好的金融系統對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果要将“一帶一路”沿線的各經濟體進行融合,就需要一個綜合的金融系統。也不是非要隻有一種貨币或一個金融系統。單一貨币通常不是個好想法。但是各金融系統應該可以相互配合。”

       他說:“‘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如果沒有好的金融系統就将陷入停滞。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金融系統就無法創造發展機遇。僅僅從外部提供融資是不夠的。”

       莫頓拒絕回答自身專業以外的問題或是提供自身專業以外的建議。

       在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後,莫頓得到了保羅·薩缪爾森的建議。薩缪爾森是知名經濟學家,也是最早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

       莫頓回憶道:“薩缪爾森是我的導師,他說諾獎不是頒給懂得經濟學的一切的人,而是頒給在特定方向有建樹的人。現在人們會認為你不僅僅懂得經濟學的一切,甚至會認為你什麼都懂,他們會問你醫藥方面的問題。”


       在清華五道口的演講中,莫頓認為,中國投資者因無法在全球範圍内投資而受損。投資者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實現最優平衡是全球資産的一個指标,這是金融科學的核心原則之一。他用1993年到2015年間的數據計算出中國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将比全球投資組合低三個百分點。

       這個數字聽起來不大,但是在24年間,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一筆養老基金因不在全球進行投資,會失去一半潛在價值。這對于老齡化社會是個巨大的問題。

       他建議中國的養老基金同大型投資機構(如挪威或新加坡的主權财富基金)簽訂協議,協議規定每年中國的基金向外方支付其在中國股市投資的總收益,而外方向中國的基金支付世界指數基金的收益,這樣實際的股票不會轉手,資本管制仍然生效。

       這些都闡釋了金融創新如何解決問題。中國的養老基金通過将風險在全球範圍分散内實現多樣化,增加其預期收益;作為交換,國際投資者能從中國市場得到更多收益。這種雙赢的方案大大增加了實際的财富,降低了各方的風險。

       莫頓說在2012年秋,他對自己承諾一定要回到亞洲。去年,他在亞洲地區度過了15多周的時間。

       談到亞洲政府正在迫切尋求解決方案時,莫頓說道:“我不介意去歐洲度假,但是去歐洲當政策顧問簡直是個噩夢。他們甚至不喜歡學者。美國政府一直這樣做,不過要好一點。”

        他補充道:“中國一定要保持開放。如果經濟封閉的話,就不能實施“一帶一路”了。在有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一個國家不可能領導全球,并擁有儲備貨币。”

       “中國的中産階層人數已經接近美國的總人口。他們将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務。把事情做完的時候,就是需要改變的時候。”

       莫頓說中國對于新金融服務的需求和“一帶一路”的踐行給中國帶來了機遇,讓中國能跨越過去的最佳實踐是建立新的創新性金融體系。


莫頓簡曆

出生日期:1944年7月31日,生于紐約市

教育背景:哥倫比亞大學 工程數學系學士

加州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碩士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職業亮點:

29歲成為麻省理工正教授

1986年被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

1986年任美國金融協會主席

1990年出版著作《連續時間金融》

1988-1998年擔任哈佛大學商學院喬治·費雪·貝克爾講座教授

199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成員

1997年因衍生品估價法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8-2010年任哈佛大學約翰和納蒂·麥克阿瑟榮譽教授

2005年由同事及學生設立麻省理工學院金融經濟學羅伯特·莫頓(1970)教授職位

2010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院金融學榮譽教授

2010年至今,美國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公司常駐科學家

書籍推薦:羅聞全(Andrew Lo)《适應性市場:以思考的速度進行金融演化》

最喜歡的電影:《騙中騙》

音樂推薦:安東尼·德沃夏克《新世界交響曲》

食物喜好:意大利食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