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企業家項目二期班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順利完成訪學

時間: 2017-12-05 16:1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23日,Betvictor中文版“科學企業家”項目二期班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完成七天的前沿科技訪學。

本期MIT的前沿科技模塊凝結了清華五道口和MIT斯隆管理學院兩所院校的智慧精華,邀請到全球頂尖的教授團隊參與授課。七天内,15位科學家分别從生命科學、機械工程、核能、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物聯網、設計思維等多個前沿科技領域為學生們搭建起“中國資本與全球科技”的對話平台。


(科學企業家二期班同學們在MIT主樓前合影)

 1127日,MIT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高管教育副院長皮特·赫斯特(Peter Hirst)以及高級講師約翰·阿庫拉(John Akula)分别向同學們介紹了該模塊的設計思路以及詳細安排,科學企業家項目二期班MIT前沿科技訪學由此正式開啟。

課程伊始,MIT斯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教授、系統設計和管理計劃聯席主任史蒂夫·艾平格 (Steven Eppinger) 抛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什麼是創新及如何創新?” 艾平格教授為同學們搭建起一個設計思維“金三角”。通過這個三角結構,可以清晰地看出設計思維的延伸面,通過一定的方法論,引導出合适的工作流程及執行路徑。

1128日,有着“美國最有錢科學家之一”之稱的羅伯特·蘭格(Robert S. Langer)教授和Delta電子工程和計算機學院的舒為都(Victor Zue)教授先後為同學們帶來了“新型生物醫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前沿發展的生動講座。MIT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高級研究科學家詹姆士·格拉斯(James Glass)教授講述了語音識别系統最新研究進展以及語音人機交互設計理念,并展示了基于聲音信号和視覺信号的多模态合作關系下的人機交互場景。MIT副教務長理查德·萊斯特(Richard Lester)教授從能源創新、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如何建立能源體系、全球能源體系演變與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

 

左上: 詹姆士·格拉斯教授

右上: 史蒂夫·艾平格教授

左下:MIT斯隆管理學院高管教育副院長皮特·赫斯特

右下: 理查德·萊斯特教授

1129日,MIT工學院前副院長、菲利普·索朗茲(Philip J. Solondz)及工程學教授俞久平(Dick K.P. Yue)重點介紹了“工程思維”,MIT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兼MIT學院創新計劃聯合主任菲奧娜·莫莉(Fiona Murray)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了創新生态系統、科技企業和科技研究如何實現創新以及創新研究的轉化等話題。

當日, 同學們還參訪了美國著名初創公司加速器Mass Challenge其孵化的公司緻力于在高科技、清潔技術、社會影響、零售和生命科學等領域改善人民生活,目前已累計孵化超過850家初創企業。

1130MIT自動識别(Auto-ID)中心創始人之一、MIT機械工程桑傑·薩爾瑪(Sanjay Sarma)教授講述了物聯網相關前沿研究的進展、物聯設備前沿關聯方式、商業轉化以及商業、科技創新的問題。MIT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安德魯與厄納·維特爾比(Andrew and Erna Viterbi) 教授丹妮拉·魯斯(Daniela Rus)講授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研究前沿。魯斯教授從自動駕駛汽車講起,展現了MIT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取得的成績和實際應用,同時也指出極端條件下的機器視覺準确度以及判斷能力有待提升等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技術挑戰。

121日,MIT Media Lab企業家、美國國家财富項目發起人朱利葉斯·阿金耶米(Julius Akinyemi), 在課堂上提出希望将“互聯網+手機+區塊鍊”技術引入到商品交易環節,打破貿易壁壘來扶貧,使全球大多數農村農民受益。MIT工程學院院長、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萬尼瓦爾·布什(Vannevar Bush)教授阿南達·P·錢德拉喀珊(Anantha P.Chandrakasan)講述了人工智能的前沿應用以及技術發展,尤其是在醫療領域的應用。MIT工程學院的弗拉迪米·爾布洛維奇(Vladimir Bulovic)教授主要從事納米結構電子學、有機和無機納米晶複合薄膜和結構的物理性質的研究。他用簡單鮮活的例子,将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時間周期以及實現大規模生産的設備展現給大家,其中柔性透明太陽能薄膜和納米光滑塗層兩個産品引起了同學們的強烈興趣。

 

左上:俞久平 (Dick K.P. Yue) 教授

左中: 丹妮拉·魯斯 (Daniela Rus)教授

左下: 拉迪米·爾布洛維奇 (Vladimir Bulovic)教授

右上: 桑傑·薩爾瑪 (Sanjay Sarma)教授

右中: 阿南達·P·錢德拉喀珊 (Anantha P. Chandrakasan)教授

右下: MIT Media Lab企業家 朱利葉斯·阿金耶米(Julius Akinyemi)

122日,查爾斯·庫尼(Charles Cooney)教授的課程圍繞生物科技創新的價值循環展開。庫尼教授從颠覆性技術突破和醫療服務業動态等方面,诠釋了如何應用生物科技創新的價值循環以及各領域創新如何實現商業化應用。MIT機械工程系主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剛教授以機械工程為整體,介紹了其在納米、能源以及機械領域前沿研究進展。

123日,最後一天的課程由金融學大師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教授親自授課。默頓教授是MIT斯隆管理學院傑出金融教授,美國金融協會的前任主席。默頓教授将複雜的概念用簡單直接的實例解釋、提煉。他圍繞“金融創新和衍生品市場在經濟增長和發展中的作用”的主題,跟同學們展開了深入的讨論。

 

(默頓教授授課中)

科學企業家項目二期班的遊學之路和科技之旅在MIT經曆了七天的思想碰撞後完美收官,中國資本與全球科技的對話也剛剛開始。

 

(科學企業家二期班同學們在斯隆管理學院門口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