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管行業的海外發展機遇與挑戰——清華五道口在香港舉辦“中國資管?全球展望”交流會

時間: 2017-11-24 15:3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7年11月23日,由Betvictor中文版主辦的“中國資管?全球展望”交流會在香港舉行。包括全球資産管理項目與金融EMBA等清華五道口校友在内的百餘名金融行業與實業界的嘉賓到場參與,共同探讨資管行業的發展與機遇。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金融EMBA與高管教育中心主任王京偉緻辭,嘉實國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全球資産管理首期班學員孫晨主持活動。


部分嘉賓合影

王京偉在緻辭中介紹,面對全球百萬億量級資産管理市場的機遇與挑戰,Betvictor中文版立足中國資本市場、放眼全球金融發展,打造《全球資産管理》課程,希望為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資管行業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領軍人才。

在主題演講環節, 招商銀行香港分行行長、清華五道口1987級碩士校友陳江河,南方東英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晨,雲鋒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李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松先後進行分享。

陳江河表示,2016年全球資産管理規模增長達到7%,而亞太地區增速達到16%,中國增長更是達到21%。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去年底管理規模累計增長45%。在資管業務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由于功能齊全、規模平台大,而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缺少專業投資能力與市場化激勵機制也成為銀行資管業務發展的掣肘,但資管業務仍然是銀行業自身轉型的重要一環。1117号,中國五部委聯合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彙局關于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國資管行業進入全新時代。


陳江河分享

丁晨分享了全球資管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資産管理機構面臨的優勢和挑戰以及從ETF角度理解中國資管行業全球化配置和解決方案。他表示,中國資管行業發展的比較優勢是中國高淨值人群的數量和掌控财富的總量都在快速增長,同時中國資金出海投資與海外基金投資中國的意願都很強。而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資本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人民币國際化剛剛起步,法律和監管體系尚未與國際對接,此外還要面對國際巨頭的競争與挑戰。


丁晨分享

李婷主要分析了整個資管行業的前景和困惑,李婷認為一旦中國的企業和個人海外投資需求得到釋放,就要求資管機構理順客戶、市場與組織架構。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都既要有中國本土知識,又要具備國際視野。對于香港市場來說,打通QFIIQDII兩個分割市場,将是未來發展方向,而中國内地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将成為香港市場的主導,港股的定價權其實在逐漸發生改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将與大陸市場一體化發展,香港應抓住中國業務的全球化、人民币國際化、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大時代、大趨勢、大機遇。


李婷分享

巴曙松以新經濟、新金融、新趨勢為題,聚焦于創新闆發展。他表示,經濟增長已經走到了技術創新驅動的階段,整個金融界的任務就是将金融資源引入創新型經濟中來,關鍵是要識别新經濟有哪些融資訴求,在現有的體系裡面有哪些沒有得到滿足香港資本市場是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環節,優勢在于了解全球的痛點,同時制度調整也非常靈活。一旦這些新經濟突破了融資痛點,就會吸引一批有活力的公司來香港上市,這批新經濟公司将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一個巨大亮點。


巴曙松分享

在随後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富國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董事張立新,中國人保香港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清華五道口1998級碩士校友李實秋,領航投資亞洲區投資組合主管浦彥等資管行業專家進行對話。


圓桌論壇環節

張立新從富國資管進入香港的視角分享了一些經驗和切身體會。他表示,中資資管走向海外當然要抓海外客戶,但更主要的還是依靠中國國内機構和國内客戶,才能邁好走向海外的第一步。

李實秋提出,保險公司的海外發展相對比較穩健,在香港站穩腳跟要靠基礎工作,更長遠的規劃要靠全球資産配置的差異化策略。未來十年将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而新經濟和傳統行業升級将帶來全新機遇。

浦彥認為,中資企業在海外發展,第一要挑選好的合作者,第二是要重視固定收益産品,特别是海外固定收益産品的配比。

在圓桌論壇的讨論和問答環節,幾位嘉賓還就中國對外資開放金融領域、離岸監管、資金調配、投資者教育理念等方面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讨。

清華五道口全球資産管理首期班于20175月開學,學生包括大型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負責人、私募基金的創始人與決策者以及期待提高資産配置能力的企業家。他們在清華五道口,聚焦宏觀趨勢,聆聽金融監管者解讀政策邏輯與影響,考察全球頂尖金融機構,把握資産管理創新趨勢。全球資産管理二期班20183月底即将開學。


活動現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