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舉辦日本債券市場的發展曆史和課題講座

時間: 2017-11-13 15:1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7119日,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經營計劃部金融調查室室長森口善正帶來“日本債券市場的發展曆史和課題”的主題講座,講座以日本的債券市場作為主題,介紹日本債券市場的發展以及面臨的挑戰。學院副院長康以同出席并主持。

講座主要從債券市場的職能、日本債券市場的曆史、債券市場的現狀和今後三個方面展開。森口善正認為債券市場是一個直接融資的市場,它有助于提高國家、企業的融資效率,同時有助于金融系統的風險分散。


日本的債券市場發展曆史主要有四個發展階段:二戰後至1973年為債券市場的高速發展階段,大量國債的發行有助于以低利率籌集财政資金,此外,公司債發行有助于重要基礎産業的發展;1974年到1985年是日本債券市場的穩定增長期,第一次石油危機後,經濟形勢惡化導緻财政收入降低,因此日本制訂了更完善的制度來規範國債發行,同時,資本市場開放促使更多歐元日元債的發行,外資銀行也開始進入資本債市;1986年至1990年日本債券市場出現泡沫經濟,該時期内,權益融資極速增加,國債體量也比較大,而公司債呈現空洞化趨勢,由此,針對公司債的問題,日本做了一系列完善措施,如允許賣空、制定統一的評級标準等;1991年至今為泡沫破滅後的時期,公司債發行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前期上升是由于境外籌資困難導緻的,後期的下降則與金融危機以後的機構去杠杆有關。總的說來,日本公司債發行規模相對較小,僅為GDP11%,投資者投資範圍比較窄,傾向于投資A評級以上的債券,此外,長期量化寬松導緻的銀行低利率也是阻礙債券發行的一個因素。

日本債券市場中國債占比高居在80%左右,再加上地方政府債以及政府擔保債券,整個公債市場占比高達93%,而純粹的企業債市場占比僅為5%,而且流動性極低。森口善正認為原因一是國債的大量發行,而企業債發行量小也是重要原因。企業債發行不活躍深層次的原因是發行制度較為苛刻、發行門檻高,以及日本傳統上的大銀行制度、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等。其次,投資者範圍較窄所緻的流通市場不發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債券市場上,銀行、保險/養老金、家庭的公司債持有率高,而這些投資者多為買入并持有型,而國外投資者和對沖基金的持有率較低。第三,低利率銀行貸款實際上成為阻礙債券發行的主要原因。由于日本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銀行存款大幅增加,因此銀行的放貸競争加劇,銀行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銷的手段。

目前,日本債券市場目前仍然面臨着債券市場結構不合理、外國投資者占比較低等問題。對此,森口善正提出了幾個改革的方向性措施,包括完善公司債市場的制度和基礎設施、培養專業資産管理機構及擴大投資群體,和金融機構實施“銀證一體”等金融構造方面的完善。

日本的債券市場規模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目前,中國債券市場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森口善正結合自己的思考給予了中國債券市場一些建議,尤其是在債券市場國際化發展方面,比如國債市場的自由化和國際化、培養和招攬多樣性的海外投資者。

經過森口善正的演講,學院師生系統地了解日本債券市場的相關情況,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講座開始之前,學院還舉辦了三井住友銀行(中國)獎學金頒獎儀式,計瑾、鄧穎惠、江靜琳、汪曉璇、黃臻爾五名同學獲得本年度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賀久德向五位同學頒發獲獎證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