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黨的十九大報告為我國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引發了來自Betvictor中文版校友代表們的熱議,讓我們聆聽部分校友代表們的心聲吧。
胡曉煉:發展要從追求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十九大代表、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學院1981級碩士校友胡曉煉代表表示,作為經濟領域的工作者,自己對14條基本方略中的“堅持新發展理念”感觸最深。胡曉煉說,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反複闡述的,其目的就是要從追求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
胡曉煉資料圖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胡曉煉表示,“‘新時代’是一個重大判斷,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特别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後我們工作的着力點、主要任務、具體舉措,都和‘新時代’的判斷直接相關。圍繞這個重大判斷,黨作出的各項部署都将體現‘新時代’特點。”
裴春亮: 抓黨建是拔窮根的實招和法寶
十九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社區黨總支書記、學院金融EMBA2014春季班校友裴春亮說,報告中“精準”和“真脫貧”兩個詞讓他印象深刻,一個說的是方法到位,一個說的是結果确鑿。
圖中為裴春亮
裴春亮說,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績,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越是艱巨的任務,越要講究科學施策、有效應對,要在“精準”上下功夫。扶持對象精準、項目精準、資金精準、措施精準,隻有尊重群衆意願,對症下藥,才能赢得群衆真心點贊。裴春亮表示,“真脫貧”“脫真貧”不僅要求确保脫貧得到群衆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更要堅持長遠、久久為功。扶貧先扶志。人無志氣,一事無成。扶貧也要扶智。志氣和智慧,缺一不可。想要拔窮根,就要先從教育入手。一定要讓偏遠山區的教育盡快均等化。同時,抓黨建就是抓思想、就是抓生産力。這是拔窮根的實招和法寶。
周海江:自信、責任,做一個讓黨滿意的企業家
十九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紅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學院GFD2015級校友周海江表示,“作為從十七大、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三屆黨代表,參加這樣的盛會,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興奮,報告中對過去五年工作和曆史性變革的描述,讓我充分感受到黨的強大,祖國的繁盛。”
圖中右一為周海江
周海江認為,企業家黨代表更應模範履行好的三種責任,即政治責任、發展責任和社會責任。民營企業家要聽黨話,跟黨走。“聽黨話”就是聽黨中央的話;“跟黨走”就是跟黨的方針政策走。在思想上要堅定理想信念,在行動上,民營企業要加強黨建,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民營企業還要加快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解決更多就業,惠及更多百姓。此外,民營企業要模範地履行好社會責任,做好企業公民,回饋社會。
郁霞秋: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作為來自農村基層的黨代表,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長江潤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學院GFD2016級校友郁霞秋感到非常振奮。她認為,鄉村振興,不止是在經濟建設層面要振興,還有生态建設、文明建設等方面都要振興。
圖中右一為郁霞秋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郁霞秋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健康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關鍵因素。沒有農村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郁霞秋說,她期待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出台,從而保障農民的身體健康。“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郁霞秋認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一批有黨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黨員幹部,胸懷全局,紮根農村,為“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标,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