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國情 增長才幹——金融學院召開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教師座談會

時間: 2017-10-04 14:1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日前,金融學院舉行了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教師座談會。11位參加過暑期社會實踐的學院全職教師參加,大家分享了實踐中的收獲與體會,并就今後進一步完善社會實踐的組織提出了自己的建言。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副院長、黨委副書記趙岑,院長助理袁源等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趙岑主持。

 

2017年暑期,學院派出了全職青年教師帶隊的7支隊伍、師生共計79人奔赴全國7個實踐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從東部沿海到雪域高原,清華五道口師生足迹踏遍了廣東肇慶、浙江新昌、河北棗強、福建甯德、青海海晏、廣西巴馬、甘肅平川。

老師們紛紛表示,暑期社會實踐不虛此行,師生們能從中了解中國基層的現狀。張曉燕教授表示,“在青海海晏能感受最偏遠、貧窮的地區是什麼樣的,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在思考有什麼課題可以做。”助理教授陳卓在河北棗強則看到了城鄉差距等社會問題,“雖然農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農村裡幾乎沒有年輕人、常住人口每年都在減少。”

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們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實踐,手把手地教給學生們如何調研、完善報告。助理教授施展認為,通過幫助學生理清調研主題,可以把行程安排得更有效率。“調研報告既要提出問題,但又要保持中立”。暑期社會實踐同樣促進了老師們自身的學術研究,助理教授安礫表示,“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發現書本上的理論和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比如,廣西巴馬正在設計村民的信用體系,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但在實踐中發現有很多細節都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

與基層百姓的接觸也觸動了老師們的内心、堅定了理想信念,張曉燕目睹了基層黨支部在金融創新中的有益嘗試,助理教授劉碧波、王正位、張際也感動于基層黨員幹部勇于犧牲、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态,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共産主義信仰。

“如何結合專業所長,促進當地發展?”助理教授劉悅、劉碧波也在思考暑期實踐能為當地帶來哪些變化。實際上,師生們的暑期實踐已經對當地産生了深遠影響,我院師生調研形成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農村金融創新”等報告,不但幫助當地政府切實解決了實際問題,還多次受到主管部門的批示和表揚。

此外,老師們還就時間安排、師生融合、行前培訓、行為規範等方面提出改進意見,并提出建立持續反饋機制、對地方實施公益培訓等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

趙岑回憶起學生時代曾有過11次社會實踐經曆,任教期間多次前往學院的實踐基地指導學生。他認為暑期社會實踐既是一次深入的國情教育、一次專業的調研機會,也是一次有深度有專業性的公益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學院鼓勵同學們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老師們通過實踐帶隊也能教學相長、獲益匪淺。

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在最後的總結發言中指出,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是讓大家“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清華五道口的教師們不僅要做國際前沿研究,還要能結合中國實際研究中國問題,做有中國特色的研究,這對紮根中國大地、建設社會主義大學至關重要。

社會實踐一直是金融學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納入學生必修培養環節之中,金融學院的社會實踐連續多年獲得Betvictor中文版社會實踐金獎。2017年,學院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并明确了兩年内暑期社會實踐在青年教師中實現“全覆蓋”的目标,成為學院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也為教師有的放矢的、契合實際的金融理論研究夯實了基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