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在深圳舉辦了“産融發展圓桌論壇暨招生說明會”。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松教授來到活動現場,為五道口校友及業界人士帶來了題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互聯互通’戰略”的精彩演講。作為香港交易所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為大家講授了“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運行情況及市場影響。
巴曙松首先介紹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特點:滬港通和深港通使得香港既是一個全球投資的目标市場,也是一個内外交彙的門戶市場。總體來說,香港作為全球融資中心,是全球最大的IPO融資市場之一,過去十年中,較大比例的增發金額顯示香港資金充裕,市場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且再融資一般比IPO首發融資金額更高。同時香港交易所提供多種基礎産品,可支持多種産品創新及風險管理。
香港市場由國際化的機構參與者主導,盡管來自中國内地投資者的交易以35%的複合年增長率遞增,增幅為所有單一來源地之中最高,但市場依然由美國和英國等國際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
巴曙松分析,滬港通、深港通開啟了一個互聯互通的共同市場時代,未來兩地具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間。與紐約和倫敦相比,香港資本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波動比較大,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把香港當作主場進行中長期配置的資金規模不夠,也就是缺少充足的“主場資金”。未來國内中長期的機構投資者利用互聯互通進行國際配置,不僅解決了國内資金進行中長期國際配置的問題,也為香港市場培育了主場資金,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相對穩定。同時通過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可以以有序可控的方式實現中國内地資本市場國際化,為最終的全面開放取得時間與空間。
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互聯互通機制有以下的積極影響:第一可以擴大投資者的基礎。覆蓋在互聯互通的滬港通、深港通項下的上市公司,會發現它的投資者以後會來自全球,既有海外也有港澳台,還有内地;第二,兩地市場互動會日趨多元化,投資者和企業會有更多選擇;第三,提高股份的流動性;第四,提高市場的影響力。
在提問環節中,聽衆對“滬港通”、“深港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現場就中國資産外流的擔憂、港交所未來的發展趨勢、央行貨币政策等問題與巴曙松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和交流。
此外,在活動現場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副主任劉寅詳細介紹了清華五道口的概況,并歡迎深圳當地的企業家們來到五道口學習。7月7日,清華五道口《産融結合高級發展課程》項目将在深圳正式開學,項目将會彙聚深圳、香港乃至國内外金融、科技領域最前沿、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家,深入交流學習成長,共同推進中國産業科技創新和金融實踐結合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