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金融業,亂象最多的是資管市場,風險最大的是資管市場,最有創新力和前途的還是資管市場。如何“變危為機”,讓資産管理行業從混沌發展走向有序繁榮,這不僅是金融從業者面對的挑戰,也是監管當局亟需解決的難題。
2017年5月26日晚,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與到場的六十餘位金媒班四期班的同學們就“資管市場統一标準問題”進行了探讨與分享。

圖為:吳曉靈院長授課中
金媒班四期同學、鳳凰衛視主持人任韌以席卷全國的資管市場監管風暴和穆迪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為開場白,點明本場活動來得恰逢其時。
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的陳晨星同學第一個上台,她以《金融去杠杆與規範大資管業務趨勢》為題,梳理了目前中國資産管理行業的現狀、金融的真實杠杆水平和“去杠杆”的政策舉措。她得出的結論是:當前的這場監管運動,目标是逐步化解潛在的風險與問題,而不是通過緊縮刺破泡沫。她同時建議,在落實的過程中,必須警惕誇大和渲染風險,引發市場做出超調反應。
來自和訊網的陳冉同學接着以《混合改革監管方向與挑戰》為題,回顧了中國曆史上對于銀行業不良資産監管的處理辦法,指出分業監管存在的弊端,并且提出了如成立金融監管總局、統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到央行、統一部門法規等的政策建議。此外,陳冉也結合了自己作為媒體人的思考,向吳院長提出了一些關于監管改革的問題。
新華網廖佳同學報告的題目是《統一監管時代下的資産管理行業》。她首先以清晰簡潔的圖表展示中國資管行業的結構和此次金融“去杠杆”的時間軸,随後分析了監管風暴下的市場反應,同時介紹了國外的實踐經驗,最後分别對監管機構、資管行業和資管機構提出了建議。她認為,監管機構可以制定針對各類資管産品的統一法律,特别是要打破“剛性兌付”的怪圈。
網易财經的何濤同學以《大資管監管意見稿要點及影響分析》為題,從概念梳理開始,分析指出資管市場當前的突出問題以及監管思路出現的新變化。他以兩個問題結尾,提出監管者現在對合格投資者按資産淨值劃分,與普惠金融的趨勢是否有沖突?“監管套利”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政府的監管行為與市場需求存在嚴重偏離?靠加強監管是會減少這種偏離,還是會加大市場的不均衡?
吳院長一一回應了同學們的問題,随後以《資管市場統一标準問題的看法》為題,為大家深入淺出地解析了當下資管市場亂象産生的根源,以及監管層面的破題之道。吳院長強調,金融業萬變不離四方面功能。銀行在間接融資中創造貨币,因而重在審慎監管;投資銀行(證券公司)是直接融資的信用中介,監管重在信息的真實完整披露;保險具有經濟補償功能,重在償付能力監管;資産管理代客管理資産,重在履行忠誠義務。抓住這四方面功能的區分,實現功能監管,才是抓住了溯本清源的牛鼻子。規範資管市場核心是承認集合投資計劃法律關系是信托,金融産品屬性是證券,在此前提下實現統一監管,否則隻統一标準不統一認識,無法從根本上治理亂象。吳院長随後還回答了同學們關于金融風險防範、券商和保險業未來發展以及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提問。
“院長之夜”是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搭建院長與學生之間溝通橋梁,通過定期面對面溝通,了解同學關心的問題,進而拓展同學們的思路與視野,同時不斷提升學院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圖為:金媒四期班同學與吳曉靈院長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