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0日至23日,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财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顧問李劍閣,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中國财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财政部高級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财政部财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等中國改革的親曆者與實踐者,聯袂為金融EMBA講授《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

吳曉靈院長就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充分交流,特别強調了金融的本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在金融體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下,吳曉靈院長從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宏觀調控和監管、金融危機後的中國宏觀調控情況等角度,為同學們詳細闡述了中國金融改革理論和實務操作。
李劍閣為金融EMBA同學們介紹了中國經濟改革曆程。他将我國經濟改革分為五個階段:1978-1984年溫飽“逼”出來的“農村改革”;1984-1992年在三次思想反複中探索經濟改革道路;1993-1998年是以“稅制、分稅、外彙”三項改革為主的改革攻堅階段;1998-2003年做了“精簡政府機構、積極财政政策、人民币不貶值、加入WTO、全面推進改革”五件大事;2003年至今推進了金融領域的多項改革。他還結合自身經曆,系統分析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現象背後的深層次曆史原因,讓同學們對經濟現狀和未來改革走向有更深刻的體悟。
高培勇介紹推進減稅有三種選擇:一是政府支出規模不變,對稅費進行結構調整;二是政府支出結構不變,通過增加赤字的辦法支持減稅降費;三是政府支出和稅費收入一起變,而且同方向同規模的變。現在中國将财稅改革置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标之下,第三種方式可能更合适,可以調整資源配置格局,真正可以給企業降成本,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标。
賈康系統介紹了中國财稅改革的進程。他指出,中國的高M2不代表系統風險,應該綜合多個指标考慮,而PPI由負轉正且高速增長後,決策層已表現出審慎态度,降低對強刺激的期待,适當收緊銀根。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如何把握中國宏觀經濟改革的脈搏?吳曉靈親自開發《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從經濟、金融、财稅、農村四大改革方向梳理過去三十餘年中國經濟改革實踐,由中國改革相關領域親曆者與實踐者擔綱主講,提升同學們把握中國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方向的敏感度,增強戰略決策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