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國手機上網用戶和在線支付用戶規模分别突破10億大關,互聯網保險的消費者已經成為我國保險市場的中堅力量。他們是什麼樣子的?選擇哪些保險?有哪些需求和偏好?中國保險行業,尤其是互聯網保險行業将因此發生哪些改變?5月28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了我們答案。
《報告》由Betvictor中文版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清華五道口保險中心”)攜手元保集團(以下簡稱“元保”)聯合編撰,中國保險學會擔任學術指導單位。

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在《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在推動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保險業承擔着風險轉移、資源配置和民生保障三重職能,其中互聯網保險憑借技術驅動與服務模式變革正在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保險學會黨委書記、會長董波對《報告》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報告》深入剖析了互聯網消費者的特性,全面探讨了其需求、痛點與購買行為,還對行業趨勢展開了細緻的研究,通過這些分析,報告精準地洞察消費者需求,為推動互聯網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從容應對新一輪産業革新提供了來自消費者需求層面的建議和參考。
自2021年起,元保秉持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連續四年聯合清華五道口保險中心發布年度消費者研究報告。通過長期追蹤消費行為變化,研判消費前瞻趨勢,該系列研究為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消費者報告系列4年來獲得業界廣泛關注,已成為業内洞悉消費趨勢的風向标。該報告四年來持續獲得行業高度關注,現已成為研判保險消費趨勢的重要參考指标。基于多年調研,《報告》顯示,互聯網保險逐漸成為主流,核心人群不斷擴大,普惠化趨勢明顯,保險消費更加理性,需求日益多元和升級,這些都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核心特征。
線上購險成主流
普惠需求線上釋放,消費者擁抱數智化
《報告》顯示,2024年,消費者的線上購險率比肩線下。2024年的線上購險率已從2023年的73%升至78%,線下購險率則從2023年的85%降至79%。同時,數據顯示,未來兩年線上購險率有望超過線下。
2024年,以普惠保險為代表的互聯網保險在各類群體中持續滲透,數據顯示,各年齡段、各城市級别、各收入群體的線上購險率呈上升趨勢,普惠需求正在線上釋放,普惠保險的規模效應因互聯網保險的普及而不斷被放大。

此外,将線上購險渠道再做細分,互聯網保險中介渠道的購險率的提升更為顯著,目前已跻身線上第二大購險渠道。調研數據顯示,與2023年相比,互聯網保險中介渠道的購險率增幅最大,占比由2023年的24%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4%。

線上購險快速發展背後是數智化消費習慣養成,AI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重塑着消費者的購險體驗,實現了從保險消費購前信息獲取、購中決策輔助,到購後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全方位升級。數據顯示,在購前階段,2024年有近10%的消費者使用AI大模型網站或APP來了解保險信息;在購中階段,已經有40%的消費者開始使用智能化、個性化的保險推薦輔助工具來幫助自己做出更明智的消費選擇;在購後環節,已有36%的消費者體驗了智能化理賠工具帶來的便利,從而帶動行業整體理賠滿意度顯著提升,并在2024年首次突破95%。
當前,擁抱數智化已成為行業共識,元保集團創始人兼CEO方銳認為,我們正處于第四次産業革命的浪潮之中,作為行業的從業者,我們應該将科技作為第一生産力,将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積極構建“保險+科技+服務”的新生态,并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民生痛點出發,滿足消費者普适化、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實現行業和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保險消費力持續增長
消費者關注保障升級與财富管理,決策更理性
消費者在保險方面的保費支出增幅明顯,未來保費預算有望再追加。《報告》顯示,2024年近六成消費者的家庭年保費支出超過8000元,較2023年相比增幅明顯。超六成的消費者明确表示2024年增加了家庭年保費支出。許多消費者還計劃進一步追加保費預算,數據顯示76%的消費者在未來2年有調整保險配置的計劃,且保費預算将繼續增加。這表明消費者對保險重要性的認知正逐步加深,投保意願、保費支出以及保險需求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升。

關注保險消費數據可發現,對于消費者來說,保險已從單一的風險管理工具,逐步向“保障+财富管理”複合功能演進,成為消費者資産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消費者對保險産品的調整以在原産品的基礎上升級保障為主,60%的消費者選擇在原産品基礎上升級保障。此外,在持續升級保障類保險産品的同時,2024年,約57%的消費者通過保險進行财富管理,保險已成為僅次于銀行理财的第二大财富管理方式。

“保險産品升級浪潮不僅帶來保費增長的新引擎,而且推動行業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險服務。在當前經濟不确定性加劇、金融市場波動常态化的宏觀背景下,保險作為防禦性金融工具的獨特價值得以凸顯:其通過産品設計實現的長期收益确定性機制,能夠有效對沖利率下行風險并鎖定長期養老現金流,成為家庭财富安全的重要守護者。”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授朱俊生表示。
以上不難看出,伴随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日趨成熟,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也愈加理性。調研結果顯示,與前幾年相比,消費者最關切的問題已發生變化。過去消費者最大的擔憂是“理賠困難或遭遇拒賠”,但2024年,“産品選擇困難”躍升為第一大困擾,有高達63%的消費者表示,面對衆多保險産品,他們難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選擇。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也愈加理性,對大品牌的盲目追求已成為過去,甚至願意為專業咨詢服務付費,約七成消費者已經或正在考慮為專業保險咨詢服務付費,其中1/3的消費者付過費,超1/3的消費者願意考慮付費。這表明,消費者在面對日益複雜的保險市場時,更加願意為專業建議買單,以尋求個性化、精準的保障方案。

規範發展步入新周期
互聯網保險萬億市場未來可期
2024年,中國保險業在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背景下,呈現出了穩健上揚的良好态勢。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達5.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彙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7%,行業總資産突破35.9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9.86%。這一增長不僅得益于國民經濟5%的穩健增速,更源于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協同發力。
其中,互聯網保險的表現格外亮眼。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的數據,2024年前7個月,互聯網保險累計保費3663億元,與2023年同期比較增長了15%,預計2024年全年的互聯網保險保費同比增速将不低于15%。互聯網保險中介的接受度迅速上升,2024年最新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中介的購險率在各線上渠道中的排名從2023年的第三位躍升至第二位,占比由24%大幅提升至44%。這一趨勢不僅反映出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也預示着行業競争格局的重塑。互聯網保險中介的崛起不僅僅是渠道的轉變,更是保險行業數字化變革的關鍵标志。

2024年8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财産保險業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互聯網财産保險業務的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互聯網保險市場在合規框架下将實現快速且有序地發展。互聯網保險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機會。《報告》預測,未來5年,互聯網保險年均增速将穩定保持在15%-20%,總保費有望突破萬億元大關。
對于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前景,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北京保險學會及北京保險中介行業協會會長陳志強指出,中國保險業将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經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發揮重要擔當。Betvictor中文版研究員、金融MBA中心主任、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陽同樣充滿期待。他表示,随着保險科技賦能行業發展,互聯網保險方興未艾。未來,居民家庭财富管理新風口将出現;科技将助力健康險業務創新,服務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意義凸顯;創新型險種不斷湧現。我們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轉型升級抱有非常強烈的渴望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