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全球交易所發展變遷中的競争與創新

時間: 2021-10-12 00:00 來源: 作者:廖理 字号: 打印

文/Betvictor中文版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

交易所作為商品經濟發展的産物,以其獨特的資源配置功能為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借鑒歐美證券交易所興起與發展的經驗,我國交易所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已逐漸成長為連接實體經濟、資本、科技的關鍵樞紐和平台,并始終肩負着服務國家科技和實體經濟發展的使命。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在全球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交易所作為市場的組織者和秩序的維護者,承擔着十分重要的職責,是保障市場安全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

縱觀曆史,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全球不同地區的證券交易所行業紛紛走出了自己的發展路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業格局。21世紀以來,随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日益激烈的競争促使全球證券交易所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擴大自身業務規模,鞏固市場地位,從而形成了多家市值龐大、産品多元、客戶豐富的全球性交易所集團,全球證券交易行業集聚現象明顯。

盡管全球各大交易所集團各據一方,但在風平浪靜的表面下依舊潛藏着激烈的競争。證券交易所集團有的偏向于向外彙、大宗商品交易方向發展,有的偏向于拓展交易後服務能力,有的則更注重擴大自身在數據、指數方面的影響力。但就整體而言,當前主流的全球證券交易所集團都比從前更多地關注非交易業務,并将其視為未來的增長點。

交易所行業變化和創新的驅動力并不僅來源于已經形成強大市場影響力的老牌證券交易所集團,一些新進入者也正利用技術優勢試圖颠覆既有的行業格局。2020年9月,三家新創交易所(會員交易所MEMX、長期證券交易所LTSE以及邁阿密證券交易所MIAX PEARL)同時拿到了美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牌照。新進入者試圖憑借低廉的價格向老牌證券交易集團發起挑戰。也有一些交易所另辟蹊徑,如IEX,對傳統交易所的大客戶“高頻交易者”進行限制,通過為普通交易者提供庇護的方式在證券交易行業中開辟細分市場,從而在日益激烈的競争中謀得一席之地。

面對新興交易所不斷發起的挑戰,傳統交易所集團通過數字化轉型向非交易業務領域探索,紐交所、納斯達克近兩年更是通過直接上市(DPO)、大力發展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等舉措,積極搶奪高新技術企業,以進一步鞏固其在發行上市領域的競争力。

技術進步與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使得交易所傳統的管理和運營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對我國交易所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設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對于更好發揮我國資本市場功能、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放眼未來,我國證券交易所如何吸收借鑒全球交易所發展的經驗,繼續助力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讨的話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