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金融科技要沉下心來做好底層技術

時間: 2019-06-11 00: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 字号: 打印

5月25日-26日,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京召開。期間,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就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結合、互聯網金融監管、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颠覆與融合并存

金融科技會對傳統金融行業産生颠覆,還是二者可以互相融合?張曉燕認為,金融科技會對傳統金融業造成思想和模式上的颠覆,但并不意味傳統金融機構會被完全擠出市場。

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企業存在着諸多合作機會,當下傳統金融機構的痛點在于獲客問題,而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傳統金融機構解決這一問題。在此過程中,金融科技企業要做到“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獲取資源”,确保産品的合規性。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也在開展金融科技的自主研發和應用。如許多商業銀行設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張曉燕認為,傳統金融機構進入新産業是水到渠成的事;但銀行系子公司背靠母行龐大的資金支持,可能缺少創新和優化服務的能動性,“它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它們不餓,餓的孩子可能就更用功。”

互聯網金融監管:以強監管重塑投資者信心

對于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事件頻發,監管日漸趨嚴的現狀,張曉燕認為,強監管有助于重塑投資者信心,從而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她表示:“如果不進行強監管,民衆對一個行業喪失了信心,那麼這個行業生存的壓力也會非常大。如果平台合規做得很好,可以重新建立民衆對這些平台的信心。”

張曉燕說,“這對于整個行業将來能夠走多遠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不可以忽略的,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是會做好,質量更高,而不是像以前那麼野蠻生長,現在平台的可信度會增加,質量也會增加。”

金融科技發展:沉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技術

對于中國金融科技發展與全球競争局勢,張曉燕認為,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目前位于第一梯隊,已經形成了一定優勢。然而目前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利多是應用層面的專利,缺少底層技術的專利。這就意味着,我們的專利可能在短線能夠帶來很大收益,但在長期來看,可能存在底層技術依賴的問題。

因此,面對全球科技競争,我們一方面不需要過度恐慌,“被别人打亂了陣腳”;另一方面,不論是政策支持還是企業支持,我們都需要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技術,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更好地迎接世界金融科技發展中的競争與合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