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長期影響是正是負?

時間: 2016-07-01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作者:

周皓,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

張際,Betvictor中文版助理教授。


       反觀曆史,同是歐盟國家,遊離于歐元區外的國家反而經濟發展更好。撇開短期影響,脫歐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未必是壞事。

       近日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出人意料,國際金融市場反應劇烈,英鎊兌美元彙率創1985年以來新低,歐洲、日本股市大幅下挫,黃金價格大幅上漲。評論稱“英國脫歐導緻全球巨震”, “‘脫歐黑天鵝’引發全球市場大震蕩”,市場和媒體上大部分的聲音都認為脫歐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由于大家對脫歐結果的預判錯誤,加上脫歐本身的确是世界政治經濟的重大事件,金融市場短期大幅震蕩、不确定性增加其實是正常的。撇開短期的不利影響,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脫歐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未必是件壞事。

歐盟的政治同盟屬性預示了分裂的前景

       早在1948年,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就組成了關稅同盟,以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和商品的自由貿易。可以說這個關稅同盟對歐盟的建立和發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1965年,歐共體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共同體的初衷旨在創造共同市場,取消會員國間的關稅,促進會員國間勞動力、商品、資金和服務的自由流通。直至1990年歐共體首腦明确了政治聯盟的基本方向之前,歐共體可以被視為一個單純的經濟實體,在合理配置整合資源和降低國際貿易的市場摩擦方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對歐洲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1993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成立,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原來比較純粹的經濟同盟也開始變味,有時經濟利益不得不屈從于政治利益。随着越來越多的政治因素的介入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歐盟,歐盟内部不可能是鐵闆一塊,國家之間的矛盾也在逐漸積累。這樣一來,政治矛盾的積累加上經濟利益無法得到保障,使得歐盟的發展隐患重重。

歐元區的成立加速了歐盟的分裂

       根據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歐盟除了是一個政治聯盟,還要建立一個經濟貨币聯盟。1998年歐央行成立,2002年歐元開始流通,完全替代原有貨币。歐元區的成立加劇了歐盟内部矛盾的積累和激化,加速了歐盟的分裂。

       貨币聯盟在政治統一的前提條件下是非常好的制度,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卻剛好相反。歐洲的貨币同盟恰恰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歐元區由分裂的國家組成;成員國有不同的語言、風俗;國民對自己國家的忠誠度遠遠高于對貨币共同體或者“歐洲”這個概念的忠誠度;雖然處于一個自由貿易區,但是商品和資本的流動卻遠不是完全“自由”的。另外,對于行業和就業的監管在歐洲各國非常廣泛,而且各國迥異,因此工資和價格具有很強的粘性,勞動力的也缺乏有效流動性。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浮動的彙率制度是十分有效的調節機制。但是統一的貨币政策,阻斷了這種有效機制發揮作用的渠道。不僅如此,在沒有統一的政府政策和統一的财政政策的情況下,統一的貨币政策很難起到其應有的宏觀經濟調節作用,因為貨币政策與财政政策的協調機制是缺失的。

       也許正如米爾頓·弗裡德曼所預言的,貨币上的統一将導緻政治上的分裂。

       反觀曆史,同是歐盟國家,遊離于歐元區外的國家反而經濟發展更好。

       1、英國在1992年歐洲貨币體系危機中,脫離了歐盟的貨币體系,而此後英國經濟發展相對較好。回顧法、德、英三國從1992年到2016年實際GDP增長率的比較。不難發現,除了在08到09年的金融危機時期,英國的增長率在絕大部分時間高于法、德。從平均增長率看,從92年到16年,英國的平均增長率為2.18%,而法、德分别隻有1.5%和1.3%。

       2、北歐一些國家,如挪威、瑞典等,并沒有加入歐元區,經濟發展也很好。從02年至今,挪威的實際GDP增長率為1.54%,而瑞典的增長率則達到了2.24%。

       3、與此同時,歐元區國家的經濟發展參差不齊,有些國家的情況非常糟糕,比如希臘。大膽的假設,如果希臘早在2010年債務危機開始後就脫離歐元區,并接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救助,而歐元區國家把這些年原本救助希臘的資金用來幫助持有大量希臘國債的德法銀行,那麼希臘和歐元區的發展現在可能都會更好。

       所以,曆史經驗顯示,不加入歐元區可能更有利于經濟的發展。

       自由貿易區總體上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但是需要有良好的财政轉移支付機制。

       當然歐元區和歐盟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論證留在歐盟也未必對英國的經濟有好處。除去歐元區,留在歐盟在經濟上最大的利益是歐盟内部的自由貿易和要素流動。人們對英國脫歐後在貿易上的損失頗為擔心。事實上,自由貿易在總體上看來是好的,貿易和勞動力的流動會提高效率,會把整體經濟的蛋糕做大。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每個人分得的蛋糕會變多。現實的情況是,自由貿易使一部分人收益,而另一部分人則可能受損。比如廉價勞動力進入會導緻英國原有的勞動力工資降低,這也是多年來英國工人一直抱怨的一點,即脫歐公投的主要投票來源。要想平衡自由貿易導緻的赢家和輸家并存的現象,财政轉移支付可能是一個必要的方法,但顯然歐盟在這方面并沒有做得很好,比如德國和希臘之間。而且退出歐盟,并不意味着和歐盟國家貿易的中斷,美國也并不是歐盟的成員,但仍然和歐盟保持着很大貿易額。所以,即使從貿易的角度看,英國脫歐也不意味着長期的貿易損失。

       英國留歐未必能以自身的高效率幫助歐盟提高整體效率,反而可能被拖累。

       從效率的角度看,歐盟的很多監管和規定導緻了效率的損失。同時,英國的經濟和管理相對高效。那麼,英國留歐是否能幫助歐盟提高效率呢?很大的可能性是不能。歐盟内部的低效率一部分是機構、政府、市場之間不可避免的摩擦造成的。要協調不同的經濟體、統一原本不同的标準、還要在國家利益之間平衡,這些怎麼會因為英國的留下而有所好轉呢?相反,作為歐盟的成員,英國反而會被歐盟的一系列條約和規定所束縛,有時為了遵守歐盟的規定,不得不放棄效率。比如歐盟對商品統一的監管和限制導緻英國國内某些商品的物價高企,部分商品被禁止出售,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基于以上幾點,我們有理由相信離開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不僅不是災難性的打擊,反而是給了英國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間。當然,不可否認,如此重大的變革一定會引起短期的金融市場的動蕩,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因為懼怕這種動蕩和不确定性就不去變革。如果英國能夠把握好時機,正确應對短期的動蕩和不确定性,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國未來的經濟會發展的長期前景會更加美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