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依法問責 依法維權 将三中全會決定落到實處

時間: 2013-11-20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尊敬的陳錦華主席和安老、各位老領導、老同事、老朋友、新同事、新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成立3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30年前,以安志文同志為代表的老一代改革者開創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30年來,研究會見證了中國改革的進程,為中國改革開放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研究會調查研究了國際經驗,為改革開放借鑒國際經驗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影片中點到的“巴山輪會議”确實在中國的改革方面起到了開天辟地的推動作用,改革方向的确立對于30年來改革成就的取得是奠基性的。研究會深入基層,把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探索總結提煉,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研究會聚集了國内外各行各業老中青的有志于改革的人士,砥勵切磋,為改革開放建言獻策,起到了改革智囊的作用。

  30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站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昨天剛剛發布的三中全會的《決定》,呼應了社會對改革開放的期盼,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會的共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了六方面的改革措施,令人振奮。但是,我們更期待這些改革開放的措施能夠得以落實。我個人認為,落實之路是依法問責、依法維權,把中國推向法治之路。

  依法問責,首先是在黨内問責,黨的決定就是黨内的規定,我們每個共産黨員都應該忠實地執行黨的決定。三中全會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決定》要求各級黨委要切實落實對改革的領導責任,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我們經曆了多少次三中全會,我們的改革決定都是寫得很好的,都是深得人心的。但遺憾的是,每一次落實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折扣,不能很好地把各項措施落實下去。我想作為一個共産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首先應該把黨的決定變成所在單位的實際行動,我們需要黨内的問責制。大家都在講現在是因為部門利益而擋住了很多改革措施的落實,我想每一個單位的共産黨員應該站在黨的立場上、站在全局的立場上,把黨的決定變成部門的政策措施。過去共産黨員可以為了共和國的成立抛頭顱、撒熱血,今天的共産黨員站在自己的部門利益上,不過就是犧牲一點自己的福利和權力,但是我們沒有生命之憂、沒有衣食之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果不能夠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突破部門的利益,我們愧對為中華民族崛起而犧牲的先烈。

  我們的問責也應該從政府開始,每一項政策都應該依法來落實。我們國家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訴訟法》,這三部法律對行政權力都有約束,還有《政務信息公開條例》。但是我們的行政部門并沒有真正地做到遵守法律對他的約束,我們如果能夠進行行政問責,很多政策和措施就能夠得以認真地貫徹、依法進行,我們的事業會有更大的推進。問責也應該是社會的評估和問責,除了黨内的問責,政府的問責,社會上的學術團體、研究團體也可以對政府的行為進行評估,看看是不是按照黨的方針政策、按照法律法規履行了自己的責任,如果我們能夠依法問責,黨内問責、行政問責、社會問責,我們的社會就能夠平穩地向前推進。

  第二是依法維權,要暢通民衆維權的通道,疏解社會矛盾,讓社會有一個說理的地方。我們社會上出現了那麼多的極端行為,就是很多人對自己有一個說理的地方、有一個讨說法的地方失去了信心,于是就造成了一些極端事件。應該說,給群衆一個說理的地方、一個訴訟的地方,是社會穩定的保障。黨的三中全會決定當中提出,要把涉訴涉法的信訪納入法制軌道,這是非常明智的。隻有讓所有的民衆能夠相信法律,能夠通過法律的渠道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能夠在訴訟過程中看到法律的不足、修訂我們的法律,用法律凝聚社會的共識,才能夠維護社會的秩序。今後的改革就是把社會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用法律固定下來,讓社會形成通過協商修法的途徑訂立規則、維護各方權益的氛圍。過去的30年,我們通過研究推動了政策的突破,今後的改革我們要用法律法規來維護我們的社會安定和維護我們的改革開放成果。

  前面我講代表50人論壇對中國體改研究會成立30周年表示祝賀,後面我說的是個人意見,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我個人負責。謝謝大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