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加強全球合作,推動金融創新,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時間: 2022-11-29 14:5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近日,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鑫苑房地産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接受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的專題采訪,圍繞剛結束的2022年金融街論壇年會,就中國金融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通過金融服務的不斷創新,進一步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等問題與記者現場連線,回答記者的問題并發表見解。

面對當今複雜的經濟環境,各國如何更好地增強全球金融體系對未來沖擊的抵禦能力并促進經濟複蘇?張曉燕認為,首先,各國需要促進國際協調,加強全球全方位合作溝通,鞏固全球金融安全網,共同度過經濟下行的難關。最近的G20和APEC峰會體現了領導人們開放溝通、攜手合作的一緻态度,傳達了同一個信息:共同努力。她指出,全球各國共同攜手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

張曉燕提到,在2008年自美國産生并很快蔓延至歐洲的金融危機中,我們已經獲得許多經驗。衆多監管者已經對高不确定性、高下行風險的危險程度和解決的困難程度有了清晰的認知。許多衡量風險的指标可以反映金融市場的整體情況、存在問題、需要關注的具體區域,從而提前警示監管者。張曉燕認為,我們應該關注并共享這些早期信号,當多個國家地區的金融指标都提示金融進入緊急狀态時,全球應當聯手應對潛在風險。張曉燕認為,在金融系統中保持足夠的流動性緩沖是非常必要的,應通過對重要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以應對負面風險沖擊。2008年金融危機的本質是金融部門産生的危機,而現今的不确定性來自商品價格上漲、俄烏沖突、疫情等多個方面,要更加複雜。因此,全球應共同努力,在艱難情形中互幫互助,共同加強全球金融治理,抵禦風險。

關于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的發展,張曉燕表示,創新一直是發展進步的第一推動力,科技創新擁有解決核心問題的力量。金融科技同時帶來機遇與風險。一方面,中國現在已經具備衆多金融科技應用,這些金融科技讓服務更加便捷、更加普惠、更加具有包容性。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不成熟性也将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由于大量的金融科技本基于互聯網,其規模擴大非常迅速,可能導緻系統性風險和潛在的金融不穩定,例如近期國際加密貨币市場的波動。因此,監管者也應該充分認知并評估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通過科技提升監管水平,以應對可能面臨的挑戰。張曉燕認為對金融科技保持開放的态度非常重要,建立全球通行的标準體系将有利于金融科技的發展和成長。

張曉燕認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大重點在于數字經濟和綠色金融。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已有一定積累,擁有非常大的綠色信貸、債券市場。對資本市場而言,綠色金融還存在許多挑戰。首先,全球市場關于綠色金融的标準衆多,尚未統一。在國際市場中,類似綠色金融、ESG等概念衆多,如何标準化評價綠色、如何量化評價碳排放等問題尚待解決。張曉燕認為,應當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機制和評價系統。其次,國際上有很多地區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碳交易市場、碳稅體系。在這些方面,中國起步時間稍晚,可以參考發展較為領先地區的發展經驗,盡量規避可能的風險。張曉燕強調說,綠色金融、ESG、零碳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目标,她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應當承擔更多責任。帶動市場綠色投資,做出更多貢獻。

如何看待中國資本市場在繼續改革和開放下,龐大的金融市場中的機遇?張曉燕指出,中國已在對外開放方面作出了許多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包括将ETF納入滬港通,瑞士和德國的全球存托憑證GDR等項目的實施等。她表示,已經有嚴謹的實證研究顯示,高質量的海外投資者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有效地幫助國内資本市場完善價格發現功能、提升市場效率。因此,她認為,對外開放對中國資本市場實現健康發展十分關鍵。

閱讀原文鍊接

https://news.cgtn.com/news/2022-11-23/Live-Invest-innovate-for-high-quality-growth-1fc3gyYI3m0/index.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