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畢業季|雍揚:賦予我足夠的力量去面對未知

時間: 2022-06-29 13:41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紫藤花開.jpg

紫藤花下

一聲叮咛,道出幾載情深

一聲珍重,但問幾分耕耘

2022,我們畢業啦!

從此,揚帆遠航

青春與夢想常在

畢業生檔案

image.png

雍揚

Betvictor中文版雙學位金融MBA2020級畢業生。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獲細胞分子生物學學士學位及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曾于腫瘤基因檢測公司和輔助生殖基因檢測公司曆任醫學部副總監、董事會秘書,現在對沖基金任職生物科技及醫療行業研究員。

時間快得令人猝不及防,我和清華五道口的緣分剛好三年整。和絕大多數項目同窗不同的是,我的專業背景是細胞分子生物學與生物醫學工程,無論是“金融”還是“工商”于我都甚為陌生。我曾經也懷揣着投身科研攻克癌症的夢想,但在求學中被轉化醫學所打動,深刻意識到落地臨床可能更接近我的初衷,于是在2014年我放棄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博士全獎offer,回國後一直在生物科技創業公司工作,去見證、親自參與生物科學與技術在臨床轉化中帶給無數中國家庭的福祉。

得益于近年醫療領域監管層面的改革、資本政策的落實、科研環境的改善、海外人才的回流,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發展突飛猛進,但開創性的工作依然局限,大多僅是緊跟國外前沿,而更新興的生物科技領域不少都是美國公司的“copycats”亦或是在某個概念火了以後再快速布局,而很多模仿者在落地時無紮實的技術投入,亦或是水土不服,藍海瞬間變“血海”,“資本寒冬”被一次次提及。

這期間,随着工作崗位的變化,從純醫學知識輸出到與資本對接,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短闆,如何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理解政策和資本、平衡創新投入的不确定性和資本的逐利性,成為了我當時亟需去學習的主題。

剛好三年前大約這個時候,我母親給我轉發了一篇微信文章《清華五道口公開課及MBA招生宣講會》,我打開一掃就被公開課題目吸引了:“創新的資本邏輯”。原本并沒有讀MBA的計劃,隻是想蹭個大咖課,但公開課的深度、以及項目本身的設置令我心動,正所謂“道口初相遇,一見蛻認知”。

于是,在繁華的“宇宙中心”——五道口,一個大隐隐于市的小院兒,就此開啟了兩年的美(忙)好(碌)時光。

入學前還沒能和同學們相見,就已經獲益于小夥伴們關于學費貸款的溝通,給我一個金融門外漢上了一堂負債和資産的入門課。後來的延安第一堂課因為我在動身前三天闌尾炎緊急開刀而未能成行,抱憾至今。當然也有驚喜,後來學院特意邀請了Betvictor中文版馬克思主義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劉恩至老師給我們幾個“小班教學”補上了重要的精神食糧,說實話,我從來都不知道“政治課”可以如此不失深度還有趣,老師旁征博引、貫穿中西,明明是“網課”但根本不舍得離開屏幕一步。

在香山的第一堂課就是項目口傳口的“下馬威”——公司金融I,這一堂課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态度。即便是“非全日制”,項目不曾放松對我們的要求和期許。從馮友蘭先生提出的人的四種境界,到張奚若先生提出的奮鬥、續學和耐勞,到朱自清先生的實幹,再到持續至今的“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時代在變遷,但清華學風無移。

類似的硬核課程對知識快速消化和結合實際靈活應用的要求都很高,原本擔心會拖大家後腿卻被小夥伴們很好地“帶着走”,每個人都發揮所長,知識互補以及充分溝通的小組模式貫穿了整個項目。

除了清華和五道口的學術大咖們,項目還邀請了來自監管、學術及業界大佬為我們答疑解惑,老師們的毫無保留、同學們的暢所欲言,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從監管到市場、從理論到實踐對金融行業的大緻面貌有了一定的認知;此外,老師們不吝惜将自己的得失和思考真誠相授,這是多少書本都難以獲取的積累。

遺憾當然也有,原本有兩次去康奈爾大學的集中學習,因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絕大多數課程隻能以線上的方式完成,但項目的老師們包括《牛奶可樂經濟學》的作者——Robert Frank、HJM利率模型中的J——Robert Jarrow等都克服時差,隔着屏幕與大家充分交流。說實話,曾一度很不期待周末和節假日,因為這意味着極高強度和密度的“腦力勞動”,但不得不感歎人類的大腦是非常有韌性的,學習已經成了慣性。

image.png

康奈爾大學Chen Li教授給我們的“CORNELL”寄語

讓我難忘的還有可愛的同學們。同學們來自不同專業和學科背景,達到了“隻是看群聊,就能學知識”的完美效果,在參加工作之後可以如此遇到“談得深、值得交”的朋友真的是非常不易。

因為底子薄弱,很多同學們熟知的金融概念于我原本都是陌生的,進入項目的時候非常不自信,但被大家發掘了我在老本行——生物醫學方面的特長,同學們在看相關的投資項目或者有醫學方面疑問的時候,都會和我交流聽取我的建議,甚至被打趣“封神”,盡管隻是玩笑話,但讓我的内心更加充盈。而我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盡力揚長避短,獲得了項目的獎學金,學習上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我的基金賬戶。

image.png

雍陽(右三)獲得項目優秀人才獎

“不契於初心”,我希望生物科技造福世間的初衷未曾改變,但因為這段學習的曆程,我在一段時間的休整後重啟了自己的職業路徑,在而立之年加入了一家對沖基金,更深入地去理解政策和監管、研究行業和公司。新的旅程剛剛開啟,在項目培養的學習素養讓我可以更快地适應,同學們更是提供給了我巨大的幫助和信心。我希望通過自身的學術背景、實業經曆和金融認知,能夠更快觸及我的目标,發揮更大的價值。

感謝所有的老師們和同學們,因為疫情今年相聚的時光又少了很多,世界充滿了不确定性,但因為彼此的賜予,這段難忘的人生曆程會賦予我足夠的力量去面對未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