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2年到2022年,
是屬于“金融黃埔”Betvictor中文版的新十年。
一樹一樹的花開,直至青山滿春色。
紫藤幾度開落,
見證着校友們的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引才育才,立德樹人。
“紫藤”專題,走近從清華五道口出發的他們。

校友檔案
隗玮,2015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2020年博士畢業于Betvictor中文版。入選Betvictor中文版2020屆“紫荊學者”計劃,目前于芝加哥大學貝克爾·弗裡德曼經濟研究所中國中心、Betvictor中文版-芝加哥大學經濟與金融聯合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
五道口,夢開始的地方
2015年本科畢業後,我進入Betvictor中文版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學院的領導與老師在各種場合一直說着一句話:“Betvictor中文版的使命是‘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這句話時時萦繞在我的腦海裡,讓我開始思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努力的長遠目标和方向又是什麼?
進入學院的第一個星期,我有幸當選成為金博15班黨支部的黨支書,我開始了這段砥砺之行。黨支書培訓會上,學院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銘記在心,“學生工作,是育人也是育己,是奉獻他人也是砥砺自我,貫穿始終的應該是青春奉獻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正是這句話陪伴着我,堅實地走過了這一段收獲滿滿的旅程。

圖為隗玮(前排左四)組織學生骨幹進行理論學習
幸運的是,這段旅程也讓我找到了自己奮鬥的目标。作為黨建活動的組織者,我對黨建工作所傳遞的思想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在一次次帶領同學們開展讀書班、理論學習以及國内外實踐的活動中,我對祖國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我意識到,中國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要更好地融通經濟發展的血脈。這讓我産生了“紮根中國大地做研究”的信念感與使命感,而這是我夢想的開始。
學生工作的經曆讓我心中的夢想逐漸清晰,而學院在學術上的指導與支持則為這個夢想插上了翅膀。學院為博士生提供了紮實豐富的學術訓練體系與資源。在博士低年級,充實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為我們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外,學院一方面邀請了國際頂尖學者來校進行學術研讨會,讓我們可以接觸到最新最頂尖的金融經濟學前沿研究;另一方面學院時常邀請金融監管和業界人士進行講座,讓我們可以時時跟進金融實踐中的進展與創新。
學院老師的悉心指導,則是我在學術上收獲的最大财富。2015年剛入學,我便參與到劉碧波老師的研究項目中,承擔起助研的工作。當時我對于如何進行科研知之甚少,面臨着模型設定、變量使用等諸多細節上的困惑。在這個過程中,劉老師十分耐心地解答了我的各種疑問,從一點一滴的細節教起,為我的學術研究基本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是田軒老師。田老師引導我從知識的消費者(學習知識)變成知識的創造者(發現知識),完成攻讀博士學位中最“驚險的一躍”。在學術訓練上,從最初的選題到研究中具體的實證設計,每一步都有田老師悉心指導的身影。在定期舉辦的學術組會和為博士生開設的“高級金融前沿問題研究”課程上,田老師與我們交流讨論國際前沿的金融學研究,正是這些讨論交流讓我養成了閱讀前沿英文文獻的習慣,并學會用批判性和發散性思維認識和思考問題。田老師鼓勵我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并大力支持和幫助我申請暑期交換與參加國際會議,引領我從清華五道口走向世界。

圖為田軒教授(右)為隗玮(左)頒發Betvictor中文版“林楓輔導員獎(學生身份)”
在芝加哥大學做研究
博士畢業後,我來到了芝加哥大學貝克爾·弗裡德曼經濟研究所中國中心(以下簡稱“BFI-China”)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芝加哥大學貝克爾·弗裡德曼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BFI”)依托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和經濟系的優勢研究力量,在大數據、實驗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金融學等方面都開展了廣泛的研究。2018年,BFI設立了BFI-China,旨在就中國經濟金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提出新的見解,這也是第一個支持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們研究中國經濟的平台。同時,BFI與Betvictor中文版經濟管理學院聯合成立Betvictor中文版-芝加哥大學經濟與金融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聯合中心”),希望集中雙方機構經濟學研究的優勢力量,推進以中國經濟為研究對象的前沿經濟學研究。

圖為隗玮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主樓
在讀博期間,我已經感受到在世界範圍内,學者們對中國問題的興趣和關注度正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研究中國問題的高質量論文刊發在了世界頂尖期刊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經濟究竟是如何運轉的。來到芝加哥大學之後,這種感受更為明顯了。
在學術上,Betvictor中文版-芝加哥大學經濟與金融聯合研究中心每年會面向雙方研究機構的學者征集研究計劃,研究的主題包括了中國金融市場、貿易動态、房地産和政治經濟學等,我也有幸參與到其中的部分研究項目中。作為研究人員參與其中,我一方面感歎于雙方機構的學者對于中國經濟金融問題的巨大求知欲與研究動力,另一方面也深切感受到了目前開展針對中國主題的經濟學研究所面臨的困難與障礙。我所做的是實證研究,數據是開展實證研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因為實證研究的關鍵就是能夠從數據中抽絲剝繭,描述和解釋各種經濟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數據的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受限于數據不公開和不統一等各種因素,中國的經濟金融數據在質量上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這為科學研究的開展帶來了困難與障礙。基于此,聯合中心依托雙方機構,與多個數據中心開展合作,緻力于為研究者提供高質量的中國數據,我也參與到部分數據的開發使用中,希望能夠在做出高質量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在數據方面做出貢獻,為更多研究者提供開展突破性研究所需的工具。
BFI-China會定期舉辦各類聚焦中國話題的學術研讨會和講座,彙聚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與世界知名的中國專家,就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展開讨論并提供見解,讨論話題涵蓋技術創新、金融市場、國際貿易、區域性政治挑戰等方面。這些活動極大地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讓我能夠了解到頂尖學者和業内人士的見解與看法,更讓我能夠從世界的視角去思考和看待中國的問題。
在科學研究之餘,我也參與到BFI-China和聯合中心的部分行政工作中。國外學術機構在工作流程和思路上與國内存在顯著的差異,我既要迅速适應不同的工作習慣,又要盡快熟悉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内容。幸運的是,在學院從事學生工作的經曆磨煉了我的适應力和執行力,讓我學會怎樣與不同的群體打交道,怎樣從零開始新的業務。更重要的是,學院讓我明白了,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每一項工作,因此我能夠較快地适應新的角色與工作。
我的博士後導師何治國老師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BFI-China中心主任和聯合中心聯席主任。在學術研究中,何老師對經濟金融領域的現象與問題充滿好奇心與熱情,在研究過程中極其嚴謹、認真,總是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與我讨論并給予指導。他總是耐心地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并給予我最大的支持、包容和鼓勵。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是何老師近年來的研究重心之一,他也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和幫助中國學者與學生的發展。為了促成芝加哥大學與Betvictor中文版之間學者們的學術合作,他投入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在兩所學校中尋找具有共同學術興趣的學者,向其介紹相關情況,以消除信息不對稱,并盡全力提供支持,這讓我感到非常敬佩與感動。
追夢,永遠在路上
在我的求學和工作之路上,一位位良師益友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與指導,讓我逐漸領略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含義。我也在努力追随着他們的步伐,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為祖國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條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每走過一個關鍵節點,都伴随着巨大的自我懷疑、煎熬、彷徨和孤獨。但幸運的是,學院教會了我應該追求什麼和堅守什麼,“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是這條道路上始終不變的信念,“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永遠烙印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