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學子來遠方,
春風化雨樂未央,
行健不息須自強。
最美的開始
在這裡遇見你們
一起來看屬于清華五道口
2021開學季·新生故事

【新生檔案】

馬文婷,2021級技術轉移碩士新生。Betvictor中文版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學位,具有高級工程師資格;曾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新生故事】
2021年,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我再次收到了母校Betvictor中文版的錄取通知書,進入了夢寐以求的金融殿堂;我舉家離開了紮根7年的城市,來到北京重新闖蕩。這一年,注定是我再次突破自我的一年。
人說三十而立,我人生中上一次的轉折點也是在“而立”這一年。我是一名“根正苗紅”的工科生,博士畢業于Betvictor中文版電子工程系,從事的研究也是工科中的工科——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畢業後,我沿着原來的跑道去了軍工研究院所,繼續探索雷達圖像在我軍指揮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繼續做軍工項目、發表科技論文,期間拿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了高工。如果這樣一直沿着人生最舒服的慣性走下去,我會在這個研究所裡繼續做項目、評專家直到退休,這麼安穩的、波瀾不驚的過一生。
對于我來說,做科研像在一個深山老礦裡挖井,做得越專、挖得也越深,看到的世界也越窄。當一切都按照預定的、仿佛編排過的劇情上演時,我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快樂。我喜歡去看這個多樣的世界,見各行各業有意思的人,喜歡感受這個世界最新的變化并想參與其中。
在尋找的路上,我從創業開始。我和合夥人先後創辦了幾個公司,一次又一次地經曆失敗,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重新開始。我們經曆了大量的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典型難題,一路荊棘、也一路成長。最後一個公司是清華電子系的技術轉移項目——光通信芯片産業化,我們将實驗室的光通信芯片研究成果進行再次開發,最終形成批量化的、具有高可靠性、高一緻性及高性價比的貨架産品,目前正在二次建廠投産中。這一次我們打通了從技術到産品到市場的路,預計今年營收可達2000萬元、到達盈虧平衡的拐點,目前公司估值6億元。
在創業的幾年裡,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從技術走向市場有多難,在技術驅動型的公司裡,很多問題是共性的,解決方法也有相似的途徑。我想去看更多的企業,從每個企業的個性問題裡找到共性以及解決方法,去幫助更多和我們一樣的創業者。

而股權投資恰是那個合适我的職業。我可以以資本為契機和抓手,彙聚更多的資源去實現對技術驅動型公司的幫助和賦能。我選擇了具有強産業背景、具有巨大技術成果轉移需求的航天科工旗下的投資公司。過去的幾年間,我緻力于對航天科工、江蘇産研院雙創項目的技術轉移工作。目前已深入跟蹤了幾十個來自航天科工、江蘇産研院、中科院及高校的技術轉移項目,積累了很多來自一線的問題、教訓和經驗。為了解決一些核心難題、提高項目的成功率,我作為主要創始人和發起人籌建了一隻規模一億的創投基金,并嘗試通過這個基金為抓手,彙集集團内外部的人才、市場、技術轉移機構等資源,着力去解決之前發現的難點問題。
現在,我從事股權投資有幾年了,但總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雖然通過工作和自學,我在逐漸補充金融知識,但總覺得不夠系統,無法形成底層的思維方式,也難以從金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決心去補足。
跨專業考研是難的。在本科畢業11年之後再次跨專業考研更難;邊工作、邊獨自照顧孩子、在兩個半月的時間裡擠出時間跨專業考研難上加難。好多個深夜裡,我在醫院裡邊陪着孩子挂水、邊學習,一手扶着播放着動畫片的ipad,一手做着微積分試題。有一個信念始終支撐着我:我一定要來中國的金融殿堂!
為了更好的完成學業,也為了能夠持續将學業中學到的技術轉移知識賦能到實際的技術轉移工作中,我舉家搬遷又回到了北京。我選擇了在中科院旗下的投資機構工作,繼續緻力于中科院及Betvictor中文版的技術轉移工作。我相信未來的兩年的學業将會很大程度上助力我的事業,我在技術轉移事業中持續積累的教訓和經驗,也會為學院帶來新鮮的素材。
終于開學了,走在主樓前的銀杏樹下,仿佛我還是2009年那個剛來清華報到、對未來充滿渴望的少年。十多年過去了,“自強不息”四個字始終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我對在紫藤小院的兩年充滿了期待和渴望,期待能再次實現人生的突破和跨越。
三十已立,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