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要求,恪守責任擔當,教書育人是大學不可放棄的職責。清華五道口的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踐行着“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道口育人說”專題,走近學院教師,傾聽育人故事,感悟師者初心。

張曉燕,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Betvictor中文版近日舉辦“院領導接待日”暨學術人生活動,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曉燕參加座談。交流會後,同學們所表達的壓力、困惑和煩惱,依然萦繞在她的心頭,她決定提筆一書心中所想,跟同學們做一次筆間細談。


(圖為交流活動現場)
“師者如光,微以緻遠”,讓我們讀一讀這份諄諄教導——
在不久前和學生們的一次座談中,博士生們向我提出如何面對學習壓力和處理“内卷”的問題,我想結合我自己的成長,分享幾點想法。
關于内卷
我常聽到很多學生發出“太卷了”的感歎,我很幸運我求學的年代“卷”得不厲害。在我看來,現在優秀的學生太多了,但是同質性又比較高,不夠多樣化,所以容易呈現出“卷”的狀态。對待“卷”,該怎麼辦呢?
首先,尊重自己真實的想法,确立自己獨立的、有創造性的想法。比如,你去投行做一個業務,你的領導、團隊教你很多東西,大家都做得很好,你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别突出的表現,有點“不着邊”的感覺,就開始恐慌。這時候,我們要把自己抽身出來,明确自己的獨特價值。同時,找到你真正喜歡的東西,不要把自己放在特别小的賽道上面。要對金融市場有一個明确的了解,看媒體、看新聞、看别人的成長經曆,多跟老師、同學、校友聊一聊,這樣就會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
另一方面,我覺得之所以“卷”,很多情況下是因為視野太局限了。大家就隻看了眼前的一點點,所以就很“卷”。當你把自己眼光放長遠,去看長期、看大局,你能就會發現更多的機會。不要隻注意一個點,而是更廣泛地看一個面;不要隻看到眼前的半年一年,而要看到更長遠。比如說,你要學着去分析判斷,這個行業将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掣肘是什麼,東風又是什麼?在行業的大背景下,你的短闆和長闆又分别是什麼?這些立足長遠的思考,能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一切風光景物要放開眼界去衡量。
關于壓力
面對壓力,要對自己的外部環境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Betvictor中文版彙集了全國最優秀的人才,你周圍的同學們都很優秀,所以這種壓力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在對外界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後,對内我們自己要有一顆平常心。這是學院首任院長、大師姐吳曉靈老師曾經給我的回答。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要,總是陷入這樣的焦慮和不甘:覺得别人考得比你好、項目做得比你快等等。我們首先要明确,你的每一點成長或者是倒退,都是跟自己比。成長的話,要給自己鼓掌;倒退的話,要給自己豎一個小牌子在那裡,說我這個地方倒退了,然後努力把它趕上去。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曆,我在讀博士剛開始的一兩年,也是長期處于自我否定的狀态當中,有沮喪,有失敗,有難過。後來有一天,我覺得這麼着不行啊,我來讀書是要學東西的,我幹這些事情是有崇高目的的,我有自己的初心,我想把事情做到最好。自我覺醒之後,我意識到應該全力去拼搏、去堅持。我們在學校求學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有動态的規劃,并随時進行優化,以一種拼搏的工作狀态,充實地學習生活,就能最終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壓力太大真的會傷害身體和心理健康。如果感到壓力太大了,感到累了,就要想辦法化解它。比如,找朋友傾訴,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積極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态等等。這些都是我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曆,總結出來的化解壓力的方法。當然,最重要的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份自信的從容。
我記得,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主人公之一Sheldon Lee Cooper(謝爾頓·李·庫珀)是一個典型的博士/研究員,他畢業了以後專心做科研,有一次他遇到了科研路上的重大挑戰,因為科研進展不順利,遭遇挫折,他一度陷入自我否定和懷疑之中,如果之前全都錯了怎麼辦?然後他看到小時候父親的一段錄像。父親說,人生就像打比賽一樣,你現在隻是半場,未來路還長,你不能遇到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不知道将來要幹什麼。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思,同學們,我們的人生很長,保持平常心,保持從容自信,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