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妍:牢記使命,薪火相傳

時間: 2019-11-28 10:5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9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湧現了許多先進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Betvictor中文版校友。

他們中,有克服重重困難,結合專業知識,用創新方法開辟扶貧思路的行業先鋒;有傳承奉獻精神,拓寬幫扶領域,讓扶貧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的愛心使者;也有心系農民利益,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扶貧第一線的時代楷模。

這些傑出校友牢記曆史使命,履行社會責任,用行動踐行着“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精神。

楊惠妍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獲得者;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EMBA2014秋季班校友;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聯席主席。

“2002年9月,楊惠妍和父親捐出2.6億元,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為貧困學子提供優質教育,累計培養學生2924名。出資4.5億元創辦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為貧困家庭高中畢業生提供全免費職業教育。捐款1億元啟動“惠妍教育助學基金”,累計幫扶貧困學生3148名。在集團員工中倡導發起設立愛心助學專項基金,首期捐款1154.3萬元,資助6724名貧困學生。碧桂園集團捐贈1億元支持國家“光明扶貧·白内障複明”項目,幫助5萬名貧困群衆重見光明。2019年投資5.2億元建設江西興國縣智能建造産業基地,預計年納稅約4000萬元,首批帶動300多位貧困人口就業,每人每年收入可達5萬元。”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辦公室所公布的楊惠妍事迹

“以人為本”為企業扶貧賦能

企業家怎麼做扶貧?在楊惠妍看來,企業扶貧是“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

2016年,首屆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因在扶貧方面的貢獻,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時隔3年,2019年他的女兒楊惠妍再獲殊榮。兩代人,用實際行動踐行“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初心。

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戰略号召,2018年起,碧桂園集團把扶貧列為主業之一,在國務院扶貧辦公室等政府機構的支持和指導下,結對幫扶甘肅東鄉縣、江西興國縣、河北平山縣等全國9省14縣,力争實現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高質量可持續脫貧。

楊惠妍說,企業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忘記“以人為本”。

碧桂園緊緊圍繞“人”這個關鍵因素,在探索黨建扶貧扶志、産業扶貧扶富、就業扶貧扶技、教育扶貧扶智以及健康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4+x”扶貧模式下,推進“三個尋找”計劃,尋找一批返鄉紮根創業青年、尋找一批老村長、尋找一批深度貧困戶,從“産業、人才、文化、生态和組織”五個緯度開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工作,激發鄉村内生動力,助力脫貧攻堅目标的順利實現。

“衆人拾柴火焰高”,聯動社會力量助力扶貧

在Betvictor中文版EMBA的學習經曆啟發了楊惠妍“團結社會力量助力扶貧”的想法。她說:“如果能夠帶動更多的單位和個人與我們一道參與到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行動中,将産生巨大的力量。”

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孵化了碧鄉農業、碧家文化、鳳怡假期三家社會企業。同時,集團智能建造産業基地優先落地貧困縣,鍊接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同時也增加了當地的稅收,帶動了産業發展,實現了多方共赢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5月20日,碧桂園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發起“社會扶貧共同體”,彙聚70多家企事業單位、媒體、公益組織和個人代表的社會資源,共同倡導消費扶貧,将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需求”轉換為訂單,助力打赢脫貧攻堅戰。在今年剛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中”,平台預售出10186隻東鄉羊,幫助東鄉養殖戶實現超過1000萬元的收入。

探索扶貧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碧桂園做扶貧工作至今已經有22年,從初心出發,到扶貧對于企業本質的認識,一路走來,楊惠妍在不斷探索。在清華五道口的校園裡,她有了更多的思考。

楊惠妍說:“在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的課程學習,與優秀的同學交流,我們意識到全面梳理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對扶貧經驗對企業的重要性。我體會到扶貧應該是‘影響力投資’,公益慈善一是要能夠幫到人,二是要有正面回報 。”

企業結合自身優勢,促進企業産業優勢和平台優勢與貧困戶脫貧緻富的有機結合,既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快速脫貧,企業自身也在幫扶中受益,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履行民營企業的社會擔當,實現“幫扶貧困戶也是幫扶企業發展”的雙赢甚至多赢的格局,這樣的扶貧模式是可長期持續下去的。

在楊惠妍看來,企業在開展扶貧工作中,應該牢牢把握住了“兩個結合”,即結合自身優勢與結合當地特色,這是企業扶貧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