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挂雲木,花蔓宜陽春。四月芳菲,清華五道口迎來了院慶時刻。
無奮鬥,不青春。
奮鬥是青春最美的底色,更是一代代五道口人的青春主旋律。
越過山丘,去看星辰大海;撥開雲霧,去看光明燦爛。
那些在五道口恣意揮灑的青春,那些在紫藤小院裡飛揚的夢想,都化作一個個催人奮進、激蕩人心的奮鬥故事。
“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精神,激勵着一代代五道口人,志存高遠,奮鬥不息。莘莘學子,投身家國民族大業;涓涓細流,彙聚成磅礴有力的中國夢!
院慶之際,讓我們走近清華五道口師生及校友,感受五道口青春與家國情懷的同頻共振。

董玉華 中國農業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 1988級碩士校友
我1988年入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人們親切稱呼其為“五道口”),1991年畢業,三年的求學生涯帶給我不僅是專業知識,更是榮耀,激勵我努力前行、永不懈怠,這就是五道口的精神力量。
什麼是五道口精神呢?劉鴻儒老師給我們作出了诠釋,那就是“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要有一種敢闖敢拼的精神,獨立思考、開拓創新。從母校畢業28年以來,作為五道口畢業生,我努力在工作崗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無愧于母校,為母校争光。
我從五道口畢業後,被學校推薦到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任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最終進入了中國農業銀行的總行國際業務部,随後到上海浦東分行鍛煉。1992年初,我回到農總行國際業務部外彙信貸處工作。因為是五道口研究生緣故,領導把一些重要業務交給我來辦。最值得一說的是,我全程操作了中國農業銀行境外第一次發債。那是1995年3月5日,在日本東京成功發行金額1.5億美元武士債,獲得圓滿成功。曆時兩年多,不斷摸索、吃苦耐勞、幹中學、學中幹,體現了不怕苦、敢為先的精神,為農行走上國際舞台作出了貢獻。
1996年3月,我又被推薦到農行第一家中外合資财務公司——海南國際财務公司工作。該公司是由農總行、東亞銀行、熊谷組三家合資建成,注冊地為海南洋浦。秉持五道口追求一流水平的理念,擔任公司中方負責人的我,認真履職,使公司業績一流、獲得三方股東好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治理良好、中外股東勤勉盡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經曆3年農行三亞分行行長任職後,我回到北京,任職于農總行研究室副主任,參與了農行股改的研究過程。我也感到自己多年疏于學業,在理論上跟不上時代。繁重的工作之餘,我攻讀西南财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曆時近三年,獲得西南财經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也受到好評。在讀博期間,我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出版了四部著作,分别是《國際金融發展軌迹》、《超越幹預與自我超越》、《紅海謀略、綠海策略、藍海戰略》、《金融是一種擔當》。
我先後在南海邊疆海南七年多,在北國大草原内蒙古工作近五年,從來都是兢兢業業,堅持改革創新,勤勉盡責,追求卓越。2018年1月又來到河南省分行工作,工作壓力大,但是時刻不忘初心,内心有一種力量,那就是五道口精神在默默激勵着我,給我力量、給我動力、給我鼓舞。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自豪我是五道口畢業的學生。
回顧畢業參加工作28年所走過的道路、經曆的事情,有順境,也有逆境。順利時不驕傲自滿,逆境時也不輕言放棄。雖然談不上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以忠誠、幹淨、擔當精神做好工作,不懈奮鬥。回顧近三十年工作曆程,也有一些感悟,概括起來不外乎:
一是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經濟社會急速轉型的時代,社會上誘惑很多,所以要有正确的“三觀”。追求人生價值,不為金錢所奴役,把握好“三觀”思想總開關至關重要。
二是立志做大事,追求事業。低調做人,做有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領的人。人生短暫,真正能為國家服務就三十幾年。如何在這短短的幾十年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樹立理想,通過追求事業成就感來充實自己的人生。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做好事。奮鬥的人生最美麗。
三是勤勉奮鬥,知行合一。既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又要不斷身體力行、理論聯系實際。不做書齋中脫離實際、紙上談兵的人,而是要感恩改革開放偉大時代給我們提供的機遇,在實踐中保持奮鬥精神,在實踐中增長才幹。
四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始終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态開展工作。感恩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導、時代提供的舞台,克己奉公,奮發有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五道口畢業一晃近三十年,其間經曆了許多人與事。我們能始終志存高遠,堅守初心,奮鬥不息,拼搏不止,這要感恩改革開放新時代,感恩五道口精神給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