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美國羅德島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财務咨詢和規劃期刊》主編肖經建再次莅臨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他以若幹貼近生活的金融知識小提問開啟了系列講座第三講。

此次講座的主題為“消費者金融能力”。肖經建介紹,消費者金融能力在美國是一個非常熱門的研究領域。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等多方因素,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在未來可能資金不足、面臨改革;商業公司提供的養老金計劃從收益确定型(Defined Benefit Plan)向繳費确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發生轉變;信貸市場上不斷出現種類繁多、令消費者困惑的創新金融産品,都要求個人對财務安全問題承擔更多的責任。面對現狀,政府該如何幹預,是提供更多的金融教育還是加強監管,一直都存在争議。因此,社會各界對消費者金融能力的問題極為重視。
肖經建表示,消費者金融能力是指消費者能應用相關金融知識做出金融決策,以及采取理想的金融行為實現金融福利的能力。消費金融能力的測量可以通過客觀問卷小測驗,主觀自我評價打分(包括金融知識自我評價和财務管理能力自我評價),統計理想的金融行為和不理想的金融行為等指标實現。
消費者金融能力的決定因素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消費者的個人特征,如性别、年齡、教育水平、人格特征等;二是外在幹預,如金融教育以及法律。通過采用2012年美國金融能力研究NFCS(National Financial Capability Study)的數據研究分析,肖經建發現在控制家庭背景等社會經濟因素後,客觀金融知識、主觀金融素養以及主觀财務管理能力自我評價都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消費者的金融能力随着年齡增長而上升。研究還發現金融教育與金融能力變量呈現正相關。無論是在高中、大學、還是工作之後接受金融教育都可以提升消費者金融能力。

肖經建通過研究金融教育是否通過中介因素(如金融知識、金融行為和金融能力變量)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财務滿意度,來進一步研究消費者金融能力與消費者金融福利的關系。消費者金融福利主要通過客觀和主觀測量指标衡量,财務滿意度是衡量金融福利指标中的一個主觀标準。
通過數據研究分析,肖經建發現在金融教育和财務滿意度之間,主觀的金融素養,理想的金融行為和金融能力指标是強有力的介質,而客觀的金融知識和主觀财務管理能力評價是較弱的介質。研究結果還表明,尋求投資和稅收建議可能會增加消費者的财務滿意度,但尋求保險建議可能不會。投資建議對财務滿意度的影響可能大于稅收建議對财務滿意度的影響。此外,财務規劃與财務滿意度也存在相關性。
肖經建認為,消費者金融能力是一個多維概念,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如消費者特征和幹預措施。提高消費者的金融能力有助于提高消費者的金融福利,更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
本期講座反響熱烈,肖經建與聽衆展開了積極的讨論。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由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舉辦,旨在與聽衆分享和交流國内外消費金融的理論、實踐和發展,講座共分為十二講,涉及消費者金融行為、政府政策等内容,每周三中午定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