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分享“階級分層、地位性消費與儲蓄率”

時間: 2017-11-17 16:1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115日,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第五講邀請Betvictor中文版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消費經濟學學會理事和中國社會學學會理事孫鳳分享“階層分化,地位性消費與儲蓄率”的研究成果。

在國際上,中國的居民儲蓄率一直較高。孫鳳介紹,對于高儲蓄率的原因,可以從不同視角出發解釋,如從預防性儲蓄的視角,社會保障不健全強化了人們的儲蓄意識;從人口結構的視角,撫養比提高強化了人們儲蓄意願;從文化的視角,儲蓄偏好是長期形成的習慣;從資本市場的視角,儲蓄是流動性約束的結果。除上述視角外,也可以從社會階級分層角度出發研究高儲蓄率。

其次,消費是影響儲蓄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社會階層分化越來越細,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消費品的需求不同。依據消費品的結構性特點,可将其分為地位性消費品和非地位性消費品。地位性消費具有可視性的标準,例如購買房産、子女教育、購買首飾家具等可定義為地位性消費,個人的教育及興趣培養等定義為非地位性消費。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孫鳳提出了研究分析階級分層、地位性消費與儲蓄率間關系的三條假設:第一,不同社會階層在地位性消費意願與非地位性消費意願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第二,在地位性消費上,較低社會階層受較高社會階層的示範影響較大;第三,地位性消費意願增加會推高儲蓄率。

孫鳳選取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3年開展的流動人口動态監測調查數據,本次調查在八個城市進行了流動人口和當地市民生存發展的對照研究,其中農民工有效樣本量10663個,城市居民有效樣本量7433個,将農民工群體以及城市居民群體劃分為業主階層、中産階層和工人階層進行分層對比研究。

研究表明,從整體來看,農民工的平均消費傾向遠低于城市居民,相應的儲蓄傾向遠高于城市居民。通過回歸模型發現,城市居民的示範性會促使農民工未來地位性消費意願增加,進而推高了當前的儲蓄傾向;城市中産階層的示範性會對城市工人階級未來地位性消費意願有影響,主要表現在子女教育花費、購房買車及其家居裝修、服飾消費等方面。而實現這些意願需要提前儲蓄,尤其是前兩大項需要較長期的儲蓄。

研究也發現,城市中産階級的非地位性消費意願較強,主要表現在對個人的教育和素質提升,娛樂支出以及健身美容等方面。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城市居民的吃、住、行已基本得到滿足,目前向較高層次的教、養、娛階段轉變。城市中産階級因非地位性消費品而儲蓄占有相當比例。

業主階層具有較高的地位性消費意願,他們的地位性消費不同于中下階層,在購車買房方面主要表現為炫耀财富、彰顯地位,通過物品的符号價值與其他群體保持區隔。

因此,随着社會階層分化,社會階層間的消費示範作用和消費的符号意義都越來越明顯。較高社會階層追求當下的地位性消費,較低社會階層受較高階層的示範影響,努力積累财富以追求未來的地位性消費,對地位性消費的追逐是推高儲蓄率的重要因素。

本期講座反響熱烈,孫鳳與聽衆展開了積極的讨論。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由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舉辦,旨在與聽衆分享和交流國内外消費金融的理論、實踐和發展,講座共分為十二講,涉及消費者金融能力、政府政策等内容,每周三中午定期舉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