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消費者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第九講聚焦教育借貸,本期由美國羅德島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财務咨詢和規劃期刊》主編肖經建分享,講座關注了美國高等教育學生貸款的基礎知識,高等教育學生貸款借款人的特征,拖欠和就業情況,以及教育貸款不同類型借款人的金融能力。
繼房貸和信用卡債務危機後,美國的教育貸款趨勢令人擔憂。有學者估計,在2000至2014年間,高等教育學生未還貸款總額翻了近四倍,超過1.1萬億美元;借款人數翻了一番,多達4200萬;近期借款人的違約率上升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
肖經建介紹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表明,學曆與就業、收入呈現正相關性,即學曆上升,就業率和年收入也随之上升。許多美國人希望可以進入大學獲得學位,從而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尤其低收入家庭認為大學是可以提高家庭生活收入的最有效方式。然而在美國大學學費十分昂貴。據美國大學管理部估計,在2017-18年,四年制公立學校每年學費和生活費針對州内居民平均需要20770美元,外州居民需要36420美元,四年制私立學校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達到46950美元,因此,多數美國的大學生都需要申請學生貸款來支持完成學業。

美國聯邦政府提供了Stafford 貸款、PLUS 貸款、Perkins貸款等多種教育貸款。Stafford 貸款是針對學生的教育貸款,又可分為補貼的貸款(Subsidized Loans)和非補貼的貸款(Unsubsidized
Loans),補貼的貸款是指申請貸款的學生無需支付利息,美國政府會支付其在學校期間和畢業後的前6個月的利息,但申請這類貸款需要審核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符合條件的學生允許申請。無補貼的貸款是指申請貸款的學生從獲得貸款開始就需要支付利息,此類貸款針對校内所有的學生,不需要審核申請者的家庭情況。PLUS 貸款是針對父母的貸款,以父母的名義獲得貸款。由于Stafford 貸款獲得的教育貸款額大約在每年3000-4000美元,無法完全覆蓋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費用,通過父母名義的貸款,可以獲得更高的貸款額。還有一種叫Perkins貸款,主要是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除了聯邦的教育貸款外,學生也可以通過社會上的私營貸款來支撐學費開支。私營貸款的利率高于聯邦貸款,一般隻有在聯邦教育貸款無法完全覆蓋開支時才會選擇私營貸款。
當貸款者無法如期償還貸款時,符合聯邦要求條件的貸款者,如失業、全職無報酬的志願者等等,可以申請延期償還貸款且無需支付利息;對于不符合聯邦要求條件的貸款者,也可以申請延期,但延期期間的利息需要自行承擔,且最多延期12個月。如果貸款者沒有申請延期且已連續270天沒有還款行為,則被認為是違約。學生貸款是即使申請個人破産也不能被免除的貸款,一旦違約,會直接影響貸款者的信用評分,此外也會增加貸款者其它費用,如滞納金、額外利息、法庭費用等。如果實在無法償還聯邦教育貸款,申請者可以通過在軍隊服役、在偏遠地方支教等方式免除貸款。
肖經建介紹,對于消費者來說,教育貸款是好的債務。教育貸款為消費者投資他們的孩子或者自己的人力資本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在2016年,教育貸款家庭持有率為22.4%,持有者貸款額的中位數為1.9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5%,在各類債務中增長率最高。在最近的十幾年裡,美國家庭尤其是年輕家庭(戶主為40歲或更年輕的家庭)的教育貸款占比持有率和規模都有所增加。研究發現,在2016年,年輕的家庭中,大約50%的教育債務是由年收入超過6萬美元的家庭所欠。研究發現,從總體來看,并未存在學生借債太多的情況,反而有些學生沒有充分利用政府資助的學生貸款。其次,研究表明進入營利性大學的學生可能會出現過多借款的現象。
近十幾年來,教育貸款的借款數額,人數和違約的急劇增加,以及學生貸款對美國年輕人生活的深度影響,促使社會擔心學生貸款将有可能帶來下一次危機。美國财政部和紐約大學研究者2015年的研究表明,高違約率和其他貸款拖欠率,都集中在高風險的非傳統借款人,尤其在營利性的教育機構表現突出。多數營利性的教育機構學生在畢業後面臨疲軟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自身競争力不夠,使得其在畢業後難以支付學生期間的教育貸款。然而這些機構卻仍在繼續招收學生并發放教育貸款,使得這類高風險借款人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對此,美國政府通過采取機構問責制,減少學生入學營利性教育機構,從而降低違約率。

肖經建及其同事研究了學生貸款持有者的金融能力。希望通過研究的結果,對有效實施消費者金融教育給予一定的指導性。他們的研究采用了2015美國國家金融能力調查數據,樣本涵蓋所有年齡組,并将樣本分為大學畢業者,大學辍學者以及大學注冊者三類,具體研究不同金融知識點和不同金融行為的差異表現。基于消費者金融能力可以通過教育和生活經驗獲得的基礎思路,他們提出以下假設:大學畢業生和大學注冊者的金融知識水平比大學辍學者高;大學畢業生和辍學者比大學注冊者表現出更理想的金融行為;大學畢業生的金融能力比大學注冊者和辍學者高。
通過建模以及回歸分析發現,在金融能力指數方面,大學畢業生的得分最高,辍學者最低。從四個金融能力變量(客觀金融知識、主觀金融知識、理想金融行為、感知的金融能力)來看,大學畢業生高于其他兩組;辍學者在客觀金融知識和感知的金融能力低于大學畢業生和大學注冊者;對于特定的金融知識點,三個組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對于特定的理想的金融行為,大學畢業生比大學辍學者和注冊者表現更好。
本期講座反響熱烈,肖經建與聽衆展開了積極的讨論。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由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舉辦,旨在與聽衆分享和交流國内外消費金融的理論、實踐和發展,講座共分為十二講,涉及消費者金融能力、政府政策等内容,每周三中午定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