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後明:Betvictor中文版2012級金融學碩士
從北京到威海,要六個小時的高鐵。從威海到西甯,航程兩個多小時。從西甯到拉薩,即便坐最快的直達車,也要20多個小時。
這是28歲的伏後明畢業後的第一次行程——這次進藏,他選擇了一條并不好走的路。而将近一周的旅程中,所有跋涉的方向,都向着他心底深藏的那個“西藏夢”。
這個夏天,這位年輕的Betvictor中文版碩士畢業生從手裡拿到的一堆offer中,精挑細選後作出的選擇。 “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想法,就是想為西藏阿裡的老百姓做些什麼。”6月21日,記者撥通了伏後明的電話。剛剛抵達拉薩的他,稍顯疲憊的言語間卻有種擋不住的堅定,“既然選擇了去基層,就一定去到‘最基層’。在那裡,才能把我所學所長真正發揮出來,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伏後明說,他對西藏,對阿裡有感情。而與阿裡結緣,則是三年前的一次旅行。

“我當時是和同伴一起沿着新藏公路到了阿裡。”和藏胞轉山時的經曆,讓伏後明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純淨、美好的關系,“路太滑太陡,好多次我都滑倒了。可總有素不相識的藏胞把我扶起來,甚至拿出他們的幹糧和水給我。”
13天的旅程,讓這個自小在江蘇淮安長大的城市娃初步了解了這片博大的土地。“阿裡現在有的地方路上全是碎石,一走一打滑,就是‘搓闆路’。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找機會為他們做些什麼。”伏後明說。
可這個在他心底百轉千回後終于笃定的念頭,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趁着春節,伏後明終于把在心裡默念了好幾天的話說給父母聽。父母不理解,從清華金融學院畢業,有那麼多條路可以走,兒子為什麼偏偏選擇這條“最窄”的路走?
“也許在别人眼裡,高薪、體面的金融行業足夠吸引人。可在我看來,青年人最重要的正是這份心懷天下的視野和情懷。”在伏後明的眼裡,人生道路的“寬與窄”并不能簡單地用薪水、房子、車子來衡量,在空白處栽種才是青春最美的意蘊,“這個夢,如果我不去做,可能真的會後悔一輩子。”
他也深知,未來一定還有很多此前難以料想的困難在前方等着他,“從旅人到紮根,一定會有不小的心理落差。但我想,隻有把姿态放低,再放低,抛卻天之驕子的光環,才能真正融入這片廣袤的土地。”
最後的目的地,阿裡。從拉薩向西,伏後明還有1600多公裡的路要走。可如此遙遠的行程,伏後明卻絲毫不懼怕。他的心中,有青春的铮铮誓言在回蕩,“不為錢、不為名,我隻想踏踏實實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