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第 4 期 總第 135 期
【摘要】 1970 年至 2000 年間,在韓國經濟從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型過程中,高等教育也實現了同步快速發展,從期初的精英化經曆了向大衆化和普及化的轉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韓國高等教育更進一步, 2022 年韓國青年人(25-34 歲)和工作人群(25-64 歲)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是 69.6%和 52.8%,在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四。在韓國高等教育支出中,公共支出所占的比重隻有 43.3%,與其他經合組織國家相比較低,更多依賴于私人(學生及其家長)支出,助學貸款就是其中之一。
韓國助學貸款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獎助學金規模遠大于助學貸款規模,不利于社會公平。 2021 年韓國獎助學金資助規模為 3.94 萬億韓元(其中獎學金為 1.08 萬億韓元,助學金 2.86 萬億韓元) , 助學貸款規模隻有 1.70 萬億韓元, 獎助學金資助規模是助學貸款資助規模的 2 倍多。 将大量公共資金用于不用歸還的獎助學金,對于沒有上大學的人群來說顯失公平,因為他們的未來的期望收入更低;
二是助學貸款的覆蓋率偏低,資金規模偏小。 2021 年,韓國大學生獲得助學貸款的比例約為 25.7%,相對于其他高收入國家比例偏低。針對低收入家庭學生發放的助學貸款平均金額低于學費,不能夠滿足貧困家庭學生需求;
三是基于成績的助學貸款發放制度不利于教育公平。政府将更多的助學貸款資源分配給了課業成績更加優異的學生(2021 年平均成績位于 80-100 分段生占比約 80%)。這意味着如果學生即使家庭困難,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成績,也很難獲得助學貸款;
四是基于收入還款制度的引入降低了大學生還款的負擔。 2010 年韓國引入了基于收入的學生貸款還款制度,除了高收入家庭之外的學生都可以申請,在韓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變低的情況下有效地降低了學生的還款負擔;此外,針對農村學生提供更優惠的學生貸款政策,可以作為我國助學貸款政策的參考。
五是韓國助學貸款的融資和财政壓力不大。由于韓國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在校大學生和貸款學生人數也在逐年下降,助學貸款回收額已經超過發放金額,無需增量資金即可正常運行。
總之,韓國助學貸款制度更多發放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與降低教育不平等的初衷有所背離,加上貸款人數覆蓋度和金額覆蓋度不足,對大學生的幫助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