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第七屆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年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北京市市長陳吉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等來自政界、學界、業界的嘉賓共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與改革。全體大會的首場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主持。

圖為周皓
年會全體大會首場論壇的主題為“加強金融改革開放,共同推動金融管理中心合作發展”。在此環節中,國家開發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蔡東,法國興業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麥拉克·馬庫森,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倫·斯科爾斯,Betvictor中文版教授李稻葵,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向松祚分别發表演講,并參與讨論對話環節。
蔡東在演講時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金融業發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金融機構的實力不斷上升,金融産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提高,多層次金融市場逐步健全,金融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抗風險能力也日益提升。 他認為轉變理念、聚焦主業、優化結構、防範風險、完善機制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關鍵,組建北京金融街智庫,融合金融街各機構優勢,推進金融人才體系的建設是推動金融管理中心建設的有效策略。

圖為蔡東
麥拉克·馬庫森在她的演講中分析了歐洲金融改革的進程,并指出了其中的教訓和經驗。她向大家介紹到,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之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地區和國家(例如歐元區和日本)在複蘇的速度上遠遠落後于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主的地區和國家(例如美國和英國)。基于經濟數據和研究成果,她認為,銀行業的聚集程度和大小銀行的比例平衡,都會影響到經濟體的融資效率以及抵禦風險的能力。

圖為麥拉克·馬庫森
邁倫·斯科爾斯總結了金融的六大功能:促進交易、為大型項目提供融資、傳遞資源、分散風險、定價估值以及減小市場摩擦和提高效率。他認為,金融業和金融系統在改革過程中,需要有正确的理論做指導,以應對當前不斷變化的客觀世界。在金融創新方面,他強調,數據、算法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機制和體制的創新也必須跟上科技的發展。

圖為邁倫·斯科爾斯
李稻葵在發言中點明了目前中國金融業界和監管層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他認為,中國的實體經濟經過了金融危機之後十年的調整,其對金融的依賴程度以及與金融融合的程度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程度也比十年前上了一個台階。在這個背景下,金融監管部門也面臨着新的曆史階段,必須跟得上這一輪金融行業的發展。

圖為李稻葵
在随後的讨論環節中,周皓根據各位嘉賓精通的領域分别對他們提出問題。宗良就“中國銀行業在改革過程中應對沖擊和風險的能力”做了解讀;麥拉克·馬庫森向與會者介紹了外資金融機構為進入中國市場做作的準備以及面對中國本土競争時的比較優勢;李稻葵分享了他對目前中美貿易戰的理解和建議;邁倫·斯科爾斯回顧了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曆史淵源,并強調高水品人才是建設金融中心的關鍵;向松祚分析了學術和政策研究在金融改革和創新過程中的作用,并對我國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他的建議。

圖為全體大會首場論壇嘉賓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