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大會| 2025清華五道口校友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時間: 2025-04-28 13:5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5年4月25日,清華五道口校友發展論壇(第六屆)暨校友終身學習日(第四期)在北京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步伐,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邀請廣大校友師生齊聚一堂,采用閉門方式就金融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等話題進行深度研讨。

論壇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個半場,上午是全體大會,下午是四場平行論壇。學校與學院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學院校友會理事和金融學博士、金融專業碩士、技術轉移碩士、金融MBA、金融EMBA、高管教育等項目校友師生及特邀嘉賓共600餘人次參會,在論壇上發言的領導及校友嘉賓共計60餘人次。

論壇現場

開幕式

在全體大會上,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清華校友總會Betvictor中文版分會會長顧良飛緻歡迎辭。Betvictor中文版院長焦捷作院情報告。Betvictor中文版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清華校友總會秘書長趙勁松代表學校和校友總會緻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學院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作主旨演講。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燕主持主題論壇。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袁源主持“名譽院董聘任儀式”。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長聘副教授劉碧波出席論壇。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清華校友總會Betvictor中文版分會副會長張偉主持全體大會。

顧良飛代表學院和校友會緻歡迎辭。他提到,校友會始終堅守“聯絡校友、服務校友、促進校友與學院共同發展”的宗旨,已成為五道口校友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家園。他指出,作為學院辦學的一支堅實力量,廣大校友為學院高質量人才培養與高水平科研提供了強力支撐。他表示,校友融合發展将成為今後校友工作的重心。為此,校友會将着力構建校友融合機制,廣泛凝聚校友力量,為推動校友和學院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顧良飛緻歡迎辭

焦捷從曆史沿革、學院概況、教職工隊伍、人才培養、科研學術、國際交流合作、校友工作和戰略合作八個方面作院情報告。在回顧學院發展曆程後,他指出,清華五道口始終與中國金融改革和國家發展同向同行。他強調,學院将始終牢牢紮根中國大地,借鑒先進的辦學模式,圍繞“一基地+四中心”戰略定位,持續打造國際領先的國家級金融教育與學術政策研究平台,努力朝着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頂尖金融學院前進。展望未來,他号召廣大校友以“更專業、更科技、更國際、更人文、最清華”為發展路徑和目标,攜手共譜學院新篇章。

焦捷作院情報告

趙勁松代表清華校友總會緻辭。他首先熱烈歡迎各位嘉賓出席本次校友發展論壇暨校友終身學習日活動,并感謝各界對清華校友工作的長期支持。他表示,Betvictor中文版的校友工作始終秉持着“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傳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作體系,不但為學院的發展凝心聚力,也為推動清華的整體校友工作注入了活力。他呼籲五道口校友們今後繼續關注和支持清華校友總會工作,共同為國家戰略和全球金融創新貢獻力量。

在名譽院董聘任儀式環節,學院院長焦捷為學院首批名譽院董授聘書。在主持該環節時,袁源指出,為進一步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互動合作,學院建立了名譽院董管理機制,值此Betvictor中文版114周年校慶之際,學院舉行聘任儀式。她表示,期待名譽院董繼續與學院同道而行,共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頂尖金融學院。

袁源主持名譽院董聘任儀式

張偉主持全體大會。他提到,校友們重返道口小院,共叙情誼、共話發展,令人倍感親切。他希望,通過舉辦校友論壇,能進一步推動校友與學院融合發展,共同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張偉主持全體大會

主旨演講

參加主旨演講的嘉賓還有:1983級碩士校友、國新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黃國波,1986級碩士校友、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2023級金融EMBA校友劉俊發表主旨演講。

田軒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質趨勢”為題發表主旨演講。2025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一年,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創新在祖國各地多點開花。田軒細緻解讀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八項主要預期目标,他指出,中國在制度、市場、産業鍊供應鍊和人力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加以中央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中國有能力實現2025年經濟發展目标。田軒還分享了“投資于人”“能早則早,甯早勿晚”“‘内卷式’競争”“好房子”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提法,梳理了未來一年中央政策的新方向。他認為,全方位擴大内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穩定資本市場是政府工作報告的四項重點部署,沿着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不斷前行,中國一定能在中美競争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田軒發表主旨演講

黃國波以“對貿易戰下美元、美債、美股的重新思考”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首先,美國國内的儲蓄不足以支持其投資和政府支出,長期依賴貿易逆差和資本流入來維持其經濟失衡和急劇上升的債務,要求有強美股、強美債和強美元的支撐,關稅戰将加劇其債務問題失控。其次,随着全球化帶來的低通脹和低利率環境被高關稅改變,美國将面臨更高的長期通脹、利率和發債成本,進而加劇财政赤字和債務問題。美股的高估值和部分科技股的高盈利也将受到全球關稅争端和國際資金減配美國的威脅。美元的儲備貨币強勢地位則可能因資本流出和彙率貶值而動搖。最後,面對高度不确定和不可信的美國政府及其搖擺政策造成的劇烈波動市場,企業和投資機構應控制風險敞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多使用非美元貨币,特别是人民币,并加強國内外循環的協同和整合。同時,應調整投資結構,挖掘相對低估和分散化市場潛力,并與各經濟體共同構建可持續的貿易和投資渠道和機制。

黃國波發表主旨演講

彭文生在主旨演講中圍繞“特朗普2.0關稅影響及應對之策”展開分享。首先,美國加征關稅的主要目标是減少貿易逆差,并降低對中國産業鍊的依賴。然而,彭文生認為,雖然關稅政策短期内可能對貿易産生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宏觀經濟結構失衡才是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其次,針對“去中心化”趨勢,雖然美國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全球産業鍊的複雜性和規模經濟優勢使這一目标難以實現或者說要付出的代價高。中國在全球産業鍊中的規模優勢,使其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相對具有更強的韌性。中國應通過促進國内消費需求和優化經濟結構來應對外部壓力,宏觀經濟政策的優化也将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彭文生發表主旨演講

劉俊以“智變十三載,新局向未來”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首先回顧了過去13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曆程,指出2017年為AI落地的元年,并預測2025年将成為智能體應用落地元年。随後他強調未來五年算力、算法、數據及平台将迎來重構,智能終端、生活服務和企業服務正因AI發生颠覆性變革。傳統搜索引擎正被AI應用取代,企業和營銷模式需适應“後搜索時代”,通過AI優化内容創作與客戶互動。最後他建議企業投資知識庫與提示詞工程,探索智能體平台以保持競争力,并鼓勵企業領導關注AI智能體時代的新流量,抓住未來增長機遇。

劉俊發表主旨演講

主題論壇

主題論壇環節由張曉燕主持,她圍繞高水平金融開放、消費金融、保險業發展、可持續金融、人民币國際化等問題和嘉賓進行了互動交流。參與主題論壇的嘉賓有:1984級碩士校友、中央财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張禮卿,1987級碩士校友、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華夏銀行原行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原局長張健華,1993級碩士校友、海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迎,1996級碩士校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常鑫,1997級博士校友、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鄂志寰圍繞“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步伐,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展開探讨。

主題論壇環節現場

張曉燕主持主題論壇

張禮卿表示,金融強國具有六大核心要素,這些要素積累和發展都離不開高水平金融開放。他指出,人民币要成為強大貨币,其國際化程度必須進一步提升,而這需要以資本賬戶逐漸開放為前提。強大的中央銀行不僅意味着中央銀行需要具有先進的貨币政策思維和豐富的政策工具體系,而且意味着具有全球影響力,有能力為世界提供公共産品,能在全球金融動蕩時充當最後貸款人。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産規模已經占據世界前列,但還不具備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充當價格制定者的角色。要想有所改變,必須在日趨開放的金融環境中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進而持續提升國際地位。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意味着有大量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在香港、上海等具備潛力的大城市,這意味着需要對外資金融機構在華建立商業存在提供更多的便利化支持,同時也需要有更加自由的跨境資本流動。強大的金融監管,意味着在金融開放的環境中監管部門有能力确保金融機構合規經營,保持金融穩定;同時也意味着在國際金融監管合作中具有話語權。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意味着金融專業人員必須熟悉國際監管規則和跨境經營慣例,有能力與國際同行進行競争和合作,而這樣的能力需要在開放的金融體系中培養。

張禮卿發表演講

張健華表示,消費信貸是促進内需的重要金融工具,數字金融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幫助中小客戶精準匹配金融服務。數字金融技術,如人工智能和區塊鍊,不僅能提升客戶獲取效率,還能在風控、資産管理和消費者保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特别提到,數字化手段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精準識别風險,避免過度借貸和過度杠杆問題,确保客戶具備還款能力,從而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此外,數字金融還為零售金融業務帶來了合規性保障,有助于減少投訴和糾紛,提高消費者的保護力度。張健華認為,盡管數字金融時代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挑戰,但通過技術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将有助于推動消費信貸健康發展,促進中國經濟的内需增長,并進一步優化金融行業的風險控制機制。

張健華發表演講

朱迎表示,中國保險業目前面臨一些挑戰,未來發展充滿機遇。挑戰方面,在宏觀層面包括經濟增速減緩、長期利率下行、人口老齡化等,在行業層面包括發展模式尚未完成轉型,資産負債管理面臨困難,以及中小保險公司的風險尚未完全出清等等,這些都給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行業機遇方面,他提到2024年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提出要樹立“大保險觀”,要求保險業要堅持政治性、人民性,将自身發展融入社會經濟的大局當中,充分發揮“兩器、三網”功能,充分滿足人民群衆保險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此外,壽險業在養老金融、普惠金融等領域具有巨大潛力,行業可以重點關注居家與社區養老的結合、積極開拓商業長期護理險,堅持普惠保險的可及性、便利性、可負擔和可持續性。最後,保險業還要抓住發展“新質生産力”和銀發經濟的機遇,充分發揮耐心資本作用,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也需企業自身、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多方協同,為建設金融強國、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朱迎發表演講

常鑫表示,可持續金融是金融強國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對此,他提出了四點見解。第一,市場化機制可以激勵企業和個人承擔更多環境責任,中國快速發展的碳市場對企業環境表現産生的積極影響正是鮮活的實例。第二,要進一步完善ESG評級機制,特别是對ESG風險的測度和管理,以氣候風險為例,通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方式挖掘文本信息,測度風險敞口,可以實現對于氣候風險的準确管理。第三,對于ESG投資前景應該持謹慎樂觀态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赢在現實中較難實現。第四,ESG領域仍然存在大量資金缺口,如何通過政府投入吸引社會資本投資ESG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常鑫認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前瞻性,對于提升企業長期競争力,避免環境問題持續惡化具有重要意義。

常鑫發表演講

鄂志寰表示,人民币國際化與金融強國建設中貨币屬性即強大的貨币息息相關,人民币國際化啟動以來的發展曆程有政策和市場兩條主線,在三個五年規劃和黨的二十大報告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文件中有明确表述,對人民币國際化指明了方向。金融強國既是對其它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六個核心關鍵要素,其中,強大的貨币基于核心地位。人民币國際化目标與強大的貨币内涵高度契合,是建設強大貨币的重要抓手,對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争力具有重大意義,與強大貨币建設相輔相成。當前,人民币國際化面臨諸多挑戰,如國際貨币格局變化緩慢、地緣政治因素、特裡芬難題以及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等,但也迎來7大機遇,包括全球經濟東升西降、“一帶一路”、RCEP、去美元化趨勢、中國出口和新質生産力提升中國制造實力,以及金融開放等。最後,她就推進人民币國際化提出了具體建議,包括發揮清算行作用、優化本外币結算、推進綠色金融等,同時強調要守住金融安全底線。

鄂志寰發表演講

在茶歇環節,全體與會人員在1号樓前合影。

集體合影

本屆論壇由清華校友總會Betvictor中文版分會主辦,清華五道口校友辦、校友發展研究中心承辦,《清華金融評論》為官方媒體。

下午的四場平行論壇就全球金融形勢分析、人工智能、硬科技、産業并購重組等話題進行交流讨論,由校友辦、校友發展研究中心分别與教學辦、金融MBA教育中心、金融EMBA教育中心和高管教育中心共同承辦。

本屆校友發展論壇也是線下舉辦的第四期校友終身學習日活動。過去幾年,校友終身學習始終不停步,我們通過“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在線大講堂”“金融微課堂”等線上渠道,持續面向廣大校友推送各類課程、講座、論壇以及學術會議信息,同時也将清華校友總會舉辦的校友學習日活動推送給廣大校友,共計240餘場,引導校友終身學習,助力校友成長成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