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強國戰略下的監管:金融強國中的監管研讨會暨新書發布會成功舉辦

時間: 2025-07-21 14:21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7月18日,“金融強國中的監管研讨會暨《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新書發布會”在Betvictor中文版舉辦。上海市原副市長、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屠光紹,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傑,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郭靂,大連商品交易所原理事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正強出席并發表演講。Betvictor中文版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正位發表緻辭。本書作者,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發表主題演講。來自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研究機構等的衆多專業人士參加了會議。

與會專家及專業人士圍繞金融監管的理論與實踐、金融監管需協調的關系、中國及全球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的主要挑戰與應對,進行了廣泛且深入的交流。

王正位在緻辭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金融強國建設的“六個強大”,強大的金融監管與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其中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Betvictor中文版傳承五道口辦學特色,融合清華百年底蘊,形成了獨特教學科研模式。我們的很多任課教師和導師都兼具理論與實踐經驗,也一直緊貼監管一線。當前金融監管的教學,面臨優秀師資緊缺、内容滞後于金融監管實踐等問題。清華五道口開設的《金融監管》研究生基礎理論課程,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一書的出版,為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為培養适應金融強國需求的監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對金融監管的理論探索有很大的啟示意義。他表示,也期待王老師在今後的教學和研究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繼續推動金融監管領域的教材建設。

王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初的會議上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六個強大”),并對其中“強大的金融監管”和“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做了主題發言。金融監管是“六個強大”的基礎,是建設強大金融機構的基石,也是打造強大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提,還是維護貨币穩定、防範币值劇烈波動的基礎性制度。金融強國建設,以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為重要前提。Betvictor中文版對此提出要充分發揮學校在金融領域的學科、人才、科研優勢,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作為從事金融監管研究與教學的工作者,對此責無旁貸。開設“金融監管”研究生課程的初心,不僅是讓學生從多元視角認識金融的核心功能,更在于引導他們深入理解金融系統的脆弱性、金融創新的雙重性等關鍵問題。“金融監管”課程兼具職業道德教育與金融倫理培育的屬性。清華校訓“厚德載物”在金融領域有着特殊内涵:金融領域的“物”即金融資産,具有無形性、易變性、易轉移性等特點,而金融資産的安全、金融機構的穩健、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都高度依賴從業者的“厚德”。因此,課程全過程貫穿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政元素,首堂課便以黨的二十大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切入點,每堂課都從金融原理延伸到現實實踐,幫助學生深刻把握金融本質與創新的核心邏輯。

屠光紹首先對《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一書進行了評論。他指出,本書歸納了金融監管的理論,圍繞金融監管與市場的關系,對金融監管實踐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全書将金融監管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讨論,分析了金融監管的前沿問題,回應了金融監管領域的時代挑戰,也為讀者提供了金融監管的國際視野。屠光紹還提出了金融監管研究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因素對金融監管的影響,二是科技發展對金融監管提出的挑戰和監管應對。

丁志傑指出,從全球來看,金融監管體制無所謂最優模式,照搬某一國的體制,可能是“橘生淮北則為枳”。金融監管的理論和模型高度抽象,常與現實脫節。如果片面強調理論,易忽視現實的複雜性,而這往往是導緻諸多金融監管失靈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監管需處理好幾對關鍵關系,包括政府與市場、穩定與效率、創新與投資者保護之間的平衡。他評價該書體現了金融監管的中國實踐、中國案例、中國立場和中國觀點。“講其然,還講其所以然”,他還表示該書的特色之一是從經濟學、政治學和法學底層邏輯對金融監管進行分析,不同于隻講金融監管的條例、規章,該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體系。

郭靂認為,金融監管具有跨學科特點,需要平衡好基于原則與基于規則的監管。本書内容完整、結構清晰、材料豐富,涵蓋金融領域各方面及中國特色實踐問題。作者沒有把金融監管當作書齋中的學問,而是結合了在監管部門長期實踐的思考。郭靂也對該書提出了兩個期待,一是要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變化,不斷修訂完善;二是加強金融監管領域的學界、業界及監管部門的合作與交流,推出更多體現中國特色、反映中國式現代化和金融強國建設實踐的學術精品。

李正強作為金融監管的資深專家,重點談了對金融監管的體會。強大的金融監管,是金融強國建設的六大關鍵核心要素之一。金融監管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金融監管既要維護金融機構的穩健并防範系統性風險,又要助力提升市場競争力、推動機構做強及參與國際競争,以契合金融強國的建設目标,這就需要處理好監管與金融創新的關系。在回憶基金法立法過程中關于“先立法還是先實踐”的争論以及最終确定了“先立法後試點再發展”的模式時,李正強指出,這可能是适應中國國情的一種選擇。當前,在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中,也需要平衡好金融發展、創新、競争力與監管的關系。

在圓桌讨論環節,專家們從不同角度談了對金融監管的看法和建議。來自證券公司的專家結合2023年美國矽谷銀行和第一共和國銀行倒閉事件指出,金融監管是永恒命題。目前,美國利率上升、中國進入低利率時代,這些都可能對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影響,值得關注。專家還從宏觀研究角度出發,指出傳統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完美卻脫離現實,存在漏洞,而近20年引入摩擦的發展更貼合實際,這與金融監管中考慮現實摩擦的必要性相關。專家還以美國關于銀行定義的演變、多德-弗蘭克法案影響等為例,說明金融監管對金融業發展的影響,以及穩定币、互聯網券商等新事物帶來的監管新挑戰。還有專家指出,從丁伯根法則出發,需要根據我國面臨的監管挑戰,進一步梳理相關監管原則,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來自法學領域的學者指出,金融業務和金融監管與法學制度關系密切,例如,如何平衡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分業監管下多元公司類型的監管主體和程度問題,對證券違法行為懲處中權責一緻、公私分立的原則等。來自幹部管理學院的教師指出,目前,幹部學院普遍缺少金融類教材和課程,期待Betvictor中文版高質量的金融業務及監管教材和課程可以走進幹部管理學院。

《金融監管》一書,基于Betvictor中文版開設的“金融監管”研究生基礎理論課程的核心内容,重點論述金融監管的理論與實踐。作者從外部性、信息問題和代理問題等引發的市場失靈出發,讨論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以及同樣是這些因素導緻的金融監管失靈,由此闡述了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原理。

不斷爆發的金融危機表明,金融監管既要關注金融機構和市場的健康有效運行,也不能忽略宏觀經濟穩定。因此,本書除了關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金融基礎設施等的審慎性監管及市場行為監管,也深入探讨了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職能、宏觀審慎監管以及金融監管體制等宏觀層面的問題。

盡管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但是,金融全球化的基本格局不會輕易逆轉,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機制仍然是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礎。本書不僅概述了主要國家的監管制度及其演變,還詳細介紹了國際金融組織在各金融領域确立的相關監管原則。

本書雖然聚焦金融監管,但其中探讨的市場失靈和監管失靈,也普遍存在于反壟斷、環境保護等政府監管領域。本書希望通過對金融監管的深入剖析,為關注政府監管議題的讀者提供新的思考視角,洞察不同政府監管領域内在的共性和基本邏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