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金融評論》主辦2020年全球基金投資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内外的學者、專家、行業領袖就“雙循環新格局下基金發展新機遇”展開深入交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經濟之聲就此專訪了Betvictor中文版教授、副院長張曉燕。
Q:如何評價我國公募基金目前總體發展情況?
A:我國公募基金目前發展情況還是處于市場化的發展階段。從行業數據來看正處于比較好的發展态勢中,公募基金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地增長,産品種類也變得越來越豐富。據我們統計,目前大概有近萬隻公募基金在運行,管理規模近18萬億人民币,創下曆史新高。
為什麼我國公募基金發展得如此快速?我覺得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從需求這方面看,我國投資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在迅速增長,随着投資者财富的累積,對投資渠道的需求越來越多,公募基金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未來,随着經濟的發展,國家與居民财富增長勢頭還有很大的空間,也會給公募基金帶來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從供應的角度看,一方面在過去十幾年裡面專業基金經理人團隊迅速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監管層也一直在積極幫助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比如說今年7月證監會就對原有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做出諸如“優化公募牌照制度””等重要的調整。随着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監管政策也在靈活調整,以促進、支持公募基金業的發展。我認為目前公墓基金行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将來還會越來越好。
Q: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總體的趨勢是怎樣的?
A:我覺得在規模與産品數量提升之外,行業自身規範化、健康化的發展特别值得關注。資管新規出台以後,公募基金作為标準化資産管理産品迎來了特别好的發展機遇。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首先合規很重要,其次就是創新。我國資本市場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比如科創闆的推出、創業闆注冊制改革、以及未來将全面推行A股注冊制等等。所以,公募基金行業也需要不斷地創新,緊跟着市場需求才能取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Q:具體來說,創新的機會空間可能會出現在哪些方面?
A:一個很大的創新點是基于普惠金融的。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公募基金的觸角已經足以觸達每個投資人手中,在互聯網終端,投資公募基金的起點變得很低,公募基金變得越來越普及,這是已經出現的創新點。
另一個創新點有些公司已經在做了,我覺得未來的發展潛力會很好,就是通過智能算法給每一個投資者進行量身定制的投資計劃。比如,怎樣選擇公募基金、怎樣改變公募基金的配置,怎樣合理避稅,怎樣根據個人偏好改變持倉等等。我覺得這些個性化的服務也是一個特别能吸引投資者的角度,未來有望推進公募基金運營的空間。
Q:從投資收益來看,股票型基金是否能夠一直跑赢大盤指數呢?
A:根據我們Betvictor中文版做的統計,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不低于80%,如果在2015-2019年期間投資者購買滬深300指數,每年大概能取得3%的收益率,如果投資于股票型的公募基金組合,每年收益率就變成了大概9.42%,這就說明國内股票型基金确實在曆史上跑赢了大盤指數。
Q: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A:從表面上看,我國公募基金質量很好,基金經理通過專業的投資能力,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财富配置方案和結果,他們的選股能力很強,也有一定的擇時能力。但是投資者也要注意一點,跑赢指數隻能說明你的收益率高了,高收益同時可能就會面臨高風險。所以,建議投資者選擇基金時要注意一下風險。在研究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基金經理既有較高的收益率,同時風險控制做得也很好,這樣才是質量高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