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victor中文版泛海金融學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甯近期接受《人民網·金融人民說》采訪,闡述他對資管新規實施的看法。

資管新規實施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講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朱甯表示,原來很多投資者覺得買理财主要看重是保本,所謂保本就是剛性兌付,但從整個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來講是有很大的問題的。金融市場是一個資源配置的市場,現在無論好的産品還是不好的,都有銀行背後提供剛性兌付或者信托保證,這會造成兩個結果:第一,如果所有人都買這些資産産品的時候,根本覺得自己不用負責任,人人都去找那個收益最高的産品,風險出了全都丢給銀行,丢給監管機構,丢給政府,這會使杠杆進一步增加,造成整個經濟的不穩定。第二,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投資者往往不願意說是因為自己沒有選擇正确的産品,而是把這個責任轉嫁給金融機構、監管者,這個其實也不利于投資者自己的成長,做到買者自負、賣者有責。從長遠來講,資管新規對培養中國投資者的金融素養和讓整個金融市場更加有紀律性,更加有效地配置資源,是一個非常好的轉變。
資管新規對全面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也意義重大。朱甯認為,資管新規對于金融系統的穩定、金融行業的發展,包括經濟轉型,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第一,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這段時間整個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很大的問題就在于剛性兌付。很多投資者認為,我買了産品就可以賺錢,如果虧了錢就把所有的責任都壓給金融機構或者政府,這就導緻了整個金融體系風險和收益不對稱,資管行為很希望打破剛性兌付這種思路,真正能夠讓金融市場發揮其應有的配置資源的作用。無論從投資者角度,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從監管者的角度,都可以真正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這對于金融的轉型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第二點,從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來看,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講,朱甯覺得新規都有很大的幫助。從企業角度來講,很多企業不知道用什麼樣的途徑可以進行有效的融資,結果必須得通過一些不完全合規的渠道,不但成本很高,而且整個過程中信息非常不對稱,導緻融資難、融資貴,朱甯認為并不是資金真的很缺乏,而是整個渠道被一些不是很傳統或者不是很受管制的企業或者行業所影響和所把持了,對于非持牌、非合規的企業或者業務的整頓,反而是正本清源,能夠讓資金更有效地向需要資金的金融機構流去。
第三點,金融服務業會對全球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領先的産品進入中國市場。一方面給中國的消費者、投資者帶來很多選擇,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會進一步國際化,從而幫助中國進一步全球化,進一步開放。
資管新規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哪些沖擊?朱甯表示,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來講,金融是一個體系,并不是某一個具體的産品或者某一個具體的機構。債券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方式,無論從信息流動、價格發現,比通過銀行或者中介機構進行間接融資更有效。資管新規一方面對于理财産品有一定的限制,同時可能打開了一個新的增長的口子,也給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第二點,從企業角度來講,在國際企業裡面,都有一個比較理想或者比較最優的融資結構。國内企業習慣以銀行為主要的融資方式,這無論是從融資難度來講,還是從系統性風險來講都過分集中地壓在銀行身上。這次改革,也是一個多元化企業融資途徑的改革。無論是對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還是應對不同的經濟環境的能力和風險管理也是一種提升。
朱甯還認為覺得資管新規短期不會對樓市造成很大沖擊。資金隻是樓市的一個主要的推動器,樓市發展長效機制需要多頭并舉、增加供給、租售同權,資金隻是一個原因,所以,更多樓市的走勢還是和當地經濟、政策導向、一些具體城市相關的政策可能是有關的。
很多房地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逐漸提升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在清理整頓和新規落地的過程中,在短期造成了一定流動性的緊縮,這可能會導緻融資成本的系統性的提升。同時,因為在新規落地的過程中,一些清理整頓的重點項目在房地産行業,導緻其資金融資成本的提升。
節目視頻鍊接:https://v.qq.com/x/page/t06734gdd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