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來衡量智能投顧?智能投顧能否打敗市場?理論上來講,不是完全不可能;從實際上來講,又不是特别可能。”11月28日,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泛海金融學講席教授朱甯在“《财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談到金融科技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朱甯講了兩個方面。他認為無論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它們改變了兩個非常重要的關系:一是人和機器的關系。大家夢想的是,再過30年,80%的社會人都不用工作了。
二是人和人的關系。人類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對是比較弱的。人的行為為什麼不理性呢?因為人能夠想得很厲害,但很難做得很厲害,沒法控制自己想吃巧克力的沖動。金融科技是發展了,怎麼協調人和機器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弱勢的人确實要受到一些保護,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因為機構相對比較強勢,個人比較弱勢,就會發生錯配。所以,朱甯呼籲監管能力和水平要跟上,否則一定會發生很大的風險。
以下是朱甯發言實錄:
朱甯:非常感謝。怎麼來衡量智能投顧?是不是智能投顧能打敗市場,理論上來講,不是完全不可能;從實際上來講,又不是特别可能。回到我關于投資者行為的研究,看一下國内的散戶投資者,70%的散戶持續的跑輸大盤,10%的散戶能夠跑赢大盤,20%的散戶跟大盤持平。人的止損能力是非常非常差的,這是人非常深層次的規避損失的傾向,人會過度自信,覺得股票看的特别準,買了之後結果一直跌。對自己能力的判斷,絕對超過真實的能力。為什麼這麼多的散戶願意追漲殺跌,人類有一個特别簡單的進行短暫的線性推演的邏輯,想想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先看看昨天發生的事,昨天樓市漲了,樓市還會繼續漲下去。前年有一個特别流行的策略叫“漲停敢死隊”,為什麼?就是散戶看見什麼股票漲了,才覺得這個股票今後才會漲。所以,從事智能投顧和智能金融的朋友們,能夠通過自己的産品糾正這方面的錯誤,已經是非常好的教育投資者、提升投資者權益的一種方式。
在國内,投顧這個概念不是被特别清晰定義的概念,投資是很廣泛的領域,國内一講投顧,總覺得是證券投顧,其實我們很多的投資者需要的是非常廣泛的大的資産管理顧問,我知道自己有多少資産,進行怎麼樣的配置,我們應該把投顧的概念講的更廣泛一點。
我講兩個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無論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人工智能,都改變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是人和機器的關系。大家夢想的是,再過30年,80%的社會人都不用工作了。二是人和人的關系。有的人說有些業态是以普惠金融之名行龐氏騙局之實,前段時間很熱的消費貸、現金貸。我在特拉華州看到過個人家庭破産的例子,一個家庭欠了6000多美金的信用卡貸款,兩口子一年掙4萬美金,交完稅剩3萬美金,你會發現有些消費是可以鼓勵的,有些消費是不能完全鼓勵的,人類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相對是比較弱的。人的行為為什麼不理性呢?因為人能夠想得很厲害,但很難做得很厲害,沒法控制自己想吃巧克力的沖動。金融科技是發展了,怎麼協調人和機器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弱勢的人确實要受到一些保護,但因為信息不對稱,因為機構相對比較強勢,個人比較弱勢,就會發生錯配。所以,我呼籲咱們監管的能力和水平一定要跟上,否則一定會發生很大的風險。
提問:請問朱老師,被動投資和未來主動配置的策略能不能結合?主動投資和主動配置的關系怎麼看?
朱甯: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的思考,涉及到整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我個人這麼理解,回到人的投資需求,其實有兩點:第一,對于時間的對沖。第二,對于風險的對沖。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為什麼要把錢放在銀行,一定意義上是對于時間的對沖,産生了利息,今天不消費,今後再消費,為什麼買股票,不把所有錢放在銀行裡,是希望多獲得點收益。我個人對智能是非常看好的,随着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對于信息的分析、處理,處理的效率、速度、涵蓋的範圍都有提升,它逐漸擠壓我們承擔更多風險來獲得更多收益的能力。但人還是人,投資是一項反人性的活動,其實可以把原來那些反人性的東西通過智能克服。人還是人,有一日三餐,有七情六欲,對今後的渴望和期盼是不能改變的。我覺得人們會越來越消極和被動的投資,但這使投資者對時間的判斷和對風險的識别能力有更精準的把握。雖然越來越消極和被動了,但沒準投資收益反而是提升的。
再回到被動和主動之間,機器管理的資産基本上是不産生α的,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交給機器管理?第一,信任。第二,人對于數字是很難理解的,更喜歡聽段子,當然計算機也可以寫詩了,你在信任的基礎上,還希望有一種溝通的訴求,很多時候,去見我的基金經理,并不想知道我的回報是多少,希望你能告訴我明年做的比今年更好。
提問:這個觀點我是不太贊成的,一季度華為請我們到歐洲參加了世界移動大會,到意大利,到英國,他們對中國非常佩服,我們非常驚訝的是,支付寶在那裡都可以用,白皮膚藍眼睛的女士先說,你用支付寶吧,支付寶很方便。我們目前在世界上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新金融、新經濟,如果把創新放到第二位,把監管放到第一位,不讓創新試錯,監管怎麼有的放矢地進行監管呢。本身智能投顧就是在探讨,一定要讓它發展一段時間,監管部門要有一個觀察期,給企業一個問題的暴露期,然後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的進行監管。
朱甯:我剛才提到了金融創新和監管的關系,我說兩個,英國在發達國家裡算在互聯網金融或金融科技裡走的比較靠前的,有新的技術,放在現有的金融機構的場景裡試驗,和他們相比,我們國内的監管環境不是太緊,而是松了很多。我們無論從宏觀的改革來講,還是對消費者的保護來講,我們是在試驗金融創新。現在防範金融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要從這個高度來看。
(編自财經網,未經本人審核,僅供參考,标題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