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金融啟蒙和金融普惠成為全球前沿課題

時間: 2017-03-23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7318-20日,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在北京、上海兩地盛大召開,本次年會主題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鍊”,由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中國金融啟蒙中心、中國區塊鍊應用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金融學會提供學術支持。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出席并發表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大家參加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

首先祝賀第二屆中國金融啟蒙年會勝利召開,金融啟蒙和金融普惠正在成為全球金融發展和中國金融生态的前沿課題。

我想借此機會講三點看法。

第一,金融普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金融是創造财富的重要因素,同樣金融業是分配财富的重要因素。在我們社會生産當中,金融是社會資源組合的龍頭。由于生産資料、人力、科技、都需要資金的黏合,有高效的金融服務才有生産要素的組合,才可以提高生産效率。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運用了财富的杠杆,是可以獲得更大的收入的。因此用杠杆獲得财富,獲得更大的财富效應是金融一方面的特性。在這個特性之下,如果我們能很好地運用金融杠杆,不單給資本以回報,也希望通過金融杠杆的運用,給人力資本一個發揮的機會,那麼就可以在财富杠杆作用之下,讓人能獲得更多的财富。高端的VC/PE就是風險投資把它的資本投向有創造力的人力資本,而我們在小額信貸領域當中,把信用放款給那些低收入人群,就能給他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給人力資本一個杠杆,讓人力把信用變成财富,也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金融的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收入分配的差距産生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内部人群的矛盾。有序的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可以緩和緊張,争取合作共赢,如果我們能夠開展普惠金融,就可以讓我們用金融之劍減少收入分配的差距。

第二,金融普惠之所以成為當今社會的關注點,是因為技術創新為普惠金融提供了路徑。内嵌于互聯網上的交易數據、行為數據為客戶提供了展示信用的機會,過去沒有抵押物,得不到這種機會,但是在金融科技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以自己的行為來構建自己的信用。我們如果能夠運用好這樣一個機會,就可以為很多參與到金融活動當中的人提供服務。

大數據、雲計算降低了信息收集分析的成本。過去我們收集沒有抵押物的人的信息有很多困難,但是現在互聯網技術使一些行為留痕,使這些人有可能成為積累自己信用的客戶,那麼就為我們提供服務創造了機會。而區塊鍊技術提供了共識信用,讓交易脫離信用中介成為了可能。

區塊鍊技術使我們在技術之下彼此建立技術信用,那麼有很多的金融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可以通過區塊鍊技術來直接融資,因此從這個意義來說,區塊鍊技術使我們有可能脫離信用中介而建立一個更直接的信用環境。

随着技術的發展,讓生産、交易、融資更簡約透明,是今後金融發展的方向,有場景的金融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金融産生于交易服務的需要,但是由于信息處理的複雜,金融漸漸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高大上了。但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很多的需求能在互聯網上表現得非常的直接,因而個性化消費、私人定制将會成為我們未來生産和消費的場景。

那麼在這樣的應用場景之下,金融會變得更加簡約、透明,而金融作為一個服務業,也隻有真正鑲嵌在交易、生産中才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務,這就是為什麼在互聯網技術之下,那麼多的互聯網企業可以介入到金融領域當中,并獲得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回歸了金融的本質。

第三,金融啟蒙在當前更加重要。科技技術是雙刃劍,用好了會促進金融發展,用在歪處社會損失更大,用互聯網技術包裝的非法活動更具欺騙性,涉及面和金額更大。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興起過程中,也伴随很多的欺詐行為,剛剛興起不到三年的互聯網金融概念,在去年遭到了金融監管當局的整頓,而廣大不了解金融的公衆被好聽、絢麗的詞彙包裝欺騙,受到的危害很大。

非法集資活動在互聯網時代由于信息可以迅速擴展,現在的非法集資動辄幾千萬,甚至上百億,因此我們要開展啟蒙教育。投資者要對自己的資金安全負責,籌資人要有收益回報給投資人。如果投資人不為自己的财産負責,如果籌資人不對籌資對象負責,這個社會的金融秩序肯定是混亂的,所以最起碼的金融知識要告訴民衆。

金融啟蒙要面向業界、更新知識、堅守良知。面對金融科技發展,當我們運用金融科技的時候,仍會有很多問題令人難以理解,我們要盡可能的把金融服務做得更好、更好的做好風控,避免由于技術失誤給客戶帶來損失。我們每一個金融從業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跟緊時代的步伐。我們采用新技術,仍然要把資金安全、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成功的金融人士要有實現普惠金融、進行金融啟蒙的責任擔當。

金錢是身外之物,心靈的升華使人平和、健康,須用好金融之劍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