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需攻堅克難

時間: 2016-01-08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廖理,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教授

       中國的發展已跨入新五年,這五年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後的首個五年,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十三五”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十三五”規劃實施時間為2016年至2020年,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設定的發展目标有: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國内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等。“十三五”啟幕,“十二五”收官。剛過去的“十二五”憑借年均近8%的經濟增速和高速增長的财政收入讓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有了顯著提升,這五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史上裡程碑式的五年。

       然而,經濟運行剛剛進入新常态,正處在新舊經濟交替關口,發展面臨的矛盾依然不可忽視:放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猶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縱觀國内,經濟增長缺乏内生動力,行業産能過剩嚴重,企業效益下滑。這些因素仍制約發展。站在新的起點,實現“十三五”發展新目标,對接“全面小康”決勝階段和長期發展需求,還需依賴經濟發展,依賴改革創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從國内生産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這意味着新常态下還需通過激發潛在經濟增長率來實現經濟的中高速增長目标,建議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一,供給側改革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建議通過改善供給側環境和機制來進一步優化要素配置,全面提升要素生産率,通過解除供給抑制,切實為企業經營創業活動松綁、減負,激發微觀經濟的活力,實現可持續升級版發展。

       第二,需求方面,建議發揮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協調拉動作用,轉換發展方式,讓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成本要素驅動轉為更多依靠效率提升、創新驅動。

       第三,配套金融改革非常關鍵。無論是供給側的改革還是需求方的結構轉變都需要金融體系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大力改革金融體系,對于供給側改革,我們需要建設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低成本但是高效的間接融資體系;在需求方面的改革,我們更需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為理性消費提供金融支持,而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則為上述改革提供了助推劑。

       新五年,新征程,我們要攻堅克難,期待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标順利實現。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