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金融“十三五”定調内外雙驅動 互聯網金融獲擴圍

時間: 2015-09-07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記者從多位權威專家處獲悉,金融“十三五”規劃将對内進一步增加金融供給和競 争,給予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充分的創新空間;對外完善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以及實現人民币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些将形成一套“組合 拳”,對金融改革和經濟增長形成雙驅動。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十三五”期間金融改革将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原則,推動交易對象、交易主體、交易工具、交易價格等金融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提高配置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Betvictor中文版兼職碩士生導師巴曙松認為,金融“十三五”規劃的亮點在于,人民币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穩步提升其國際化水平,并且帶動各個方面的相應配套改革。

       “比如,降低金融體系門檻,允許更多的交易對象和交易主體金融體系;放松不同金融領域間的管制和隔離,促使不同市場主體的平等競争;推動金融市場定價機 制改革,提高金融體系效率,并建立相應的宏觀審慎機制;對于市場化改革可能出現的機構經營分化,應建立和完善并購、破産等退出機制。”巴曙松說。

       實際上,面對經濟新常态,未來5年,産業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将持續,而銀行不斷暴露的資産質量風險迫使其針對信貸投放方向進行重新評估與整合。業内普 遍認為,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也是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純粹地依賴銀行間接融資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市場上需要有更多新興金融機構參與競争,适 度降低金融準入門檻,讓民間資本發揮作用。比如,民營銀行試點範圍擴大,或将覆蓋中西部地區;互聯網模式的銀行、P2P、衆籌行業将迎來監管細則的落地, 而一批針對小微企業、個人創業群體的金融體系“長尾”客戶将成為新興金融争奪的藍海。

       伴随着金融對内開放,巴曙松指出,進一步完善存款保險制度等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框架,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将是金融“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内容。

       面對國際金融市場,資本賬戶的逐步開放将使我國跨境資金有進有出、彙率雙向波動更加常态化。今年,資本項目開放的重點工作包括便利境内外個人投資、資本 市場開放和修訂《外彙管理條例》三個方面。央行也多次表态稱,考慮推出合格境内個人投資者(QDII2)境外投資試點。據悉,首批試點QDII2的城市共 有六個,分别為上海、天津、重慶、武漢、深圳和溫州。

       央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指出,“對外投資改革開放,包括個人投資,這些問題 都沒有很大争議。争議最大的是證券市場投資、短期資本流動問題,我認為,即便是央行也不會真的推出一個特别激進的全面放開制度,所以,需要考慮的是,不同 資本項目放開的态度和方法要有所區别。資本賬戶開放則需要選擇比較合适的時機。”

       “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人民币利率和彙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 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實現人民币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些也将體現在金融‘十三五’規劃中。”巴曙松說。

       還有專家認為,目前,銀行與政府風險共擔模式逐步取代互保聯保、産業基金發揮對新興産業的融資作用,以及推動資産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 融衍生品市場等,這些都已在嘗試,總的來說,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和打通跨境投融資便利需要雙向有序推進,促使實體經濟在金融資源方面優化配置,而各項政策的 配套落實,未來還需要監管層更多的協調與配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