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中國經濟比實際數據要好

時間: 2015-08-24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人民币貶值是中國在為人民币彙改闖關還是加入“貨币戰争”欲刺激出口帶動經濟? 對于在IMF的國際儲蓄貨币地位,中國應持何種态度? 第一财經記者近期在紐約采訪了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

       第一财經:人民币彙率近期下挫一度引發論戰,此舉是否是中國彙率改革闖關,是否是市場改革的勝利還是競争性貶值行為,通過貶值來刺激出口?

       周皓:這個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種觀點認為人民币貶值是彙率改革闖關,比較狹隘。人民币彙率體制改革是整個金融體制改革設計的一部分。利率市場化已經走在前面,民營銀行進入也走在了前面。如果彙率不改的話,市場化的利率和固定彙率是沖突的。人民币彙率改革已經落後于其他改革,是在趕上其他部分的改革。第二種看法認為人民币貶值是為了刺激出口,是貨币戰争的一部分。我認為是不對的,出口根本沒有能力拉動中國的經濟。而且中國經濟可能比實際數據表現得要好。從短期看,人民币貶值了3%。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高于美國經濟增長率,中國利率高于美國利率,人民币會是一個升值的趨勢。如果判斷中國經濟比實際數據表現得差,那麼就會認為人民币會進一步貶值。

       第一财經:也有很多投資人預期人民币在短期内不會升值,會進一步貶值,這樣是否會使資本外流加劇,使更多中國資本流到海外購置各類資産?

       周皓:彙率的國際化和自由兌換是和利率市場化相輔相成的,不然,就會有内向和外向的投機。但是資本帳目并不需要一定是開放的。國際上的一些經驗以及國際金融學大師的研究都表明,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并不一定對經濟很有利。在金融危機之後,即便在發達國家如果出現了影響宏觀系統的風險,那麼央行可以關閉資本帳戶的自由流通。因為美國國内的微觀金融機構非常好,美國不需要這樣作。而中國的微觀金融機構從這次股票的大漲大跌就看出基礎并不牢固。在這種情況下,央行開放人民币資本帳戶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放也可以停。如果宏觀審慎的考慮有金融風險,那麼就可以将其關掉。

       第一财經:此次央行對人民币改革的推動,是以中間價的新機制,為什麼要采取這樣的方法?

       周皓:這是有管理的彙率浮動的重要方式。有管理的浮動需要一個指導,但指導是從行政命令還是從市場價格?現在的改革是要從前一天的收盤價反映市場大多數投資人的判斷結合其他因素來制定第二天的中間價。管理的目标區間(Target Zone)是受市場決定的,不是無中生有冒出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利率市場化還沒有完全完成,彙率也沒有變成完全的自由可兌換。有管理的浮動和正在市場化的利率形式是相結合。國内的金融機構還不夠健全,存款保險制度也剛剛建立。券商、保險公司、銀行、很多機構和個人在股市的不正常波動中也暴露了風險管理的問題。所以資本帳戶的開放程度是可快可慢的。

       第一财經:也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此次人民币貶值是為了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争取國家儲蓄貨币(SDR)作準備。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周皓:這是彙率改革的中間步驟,也可能是将來加入SDR的重要步驟。但是,進入SDR主要是象征性的價值,實際用處有多大也很難說。日本和德國在身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的時候,是不願意鍵入儲蓄貨币的,他們抵制了很久。因為加入國際儲蓄貨币負有很大的責任,但是帶來的好處是很不确定的。所以我們讓人民币國際化主要是應用于貿易的使用和金融的交易,但是否一定要徒有虛名得争取國際儲蓄貨币,要根據中國資本帳戶開放的速度,根據國内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運營水平的提高來決定這個步驟。我們希望得到,但是我們也不一定特别快得到。

       第一财經:成為國際儲蓄貨币也并不是IMF這一家機構承認就可以了,是否也需要現實中的實力認可?

       周皓:英鎊是儲蓄貨币,但是索羅斯基金在20世紀90年代還是阻擊英鎊導緻其崩潰。成為國際儲蓄貨币,并不是說你就更安全,而是取決于一個國家金融機構的健康程度、金融穩定和宏觀審慎的體制是否完善。如果金融系統不完善, 即便成為儲蓄貨币,也不能免于被攻擊。

       第一财經:如果作為儲蓄貨币的話,是否對于一個國家資本帳戶的開放程度要求更高?

       周皓:是的,從本質上是比較開放或者說是基本完全開放的資本帳戶。我覺得對于SDR一個比較理性的态度是,這是我們争取的目标,但是速度和步驟要取決于經濟的基本面特别是金融機構完善的程度。

       第一财經:19世紀70年代美國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美元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令人信服地取代英鎊成為最突出的全球儲備貨币。德國的經濟總量在20世紀初超過英國,但德國馬克從來沒有對英鎊的地位構成威脅。而且德國在很長時間内拒絕IMF的邀請成為儲蓄貨币,我們現在似乎在極力争取SDR。

       周皓:作為一個長遠的目标,SDR還是要争取的。我們的前提條件是成為國際儲蓄貨币對中國經濟更有利,對實體經濟更有利。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服務于實體經濟。我們不是為了SDR而SDR。如果對我們的實際經濟, 貿易, 融資沒有幫助的話, 這個目标可以晚一點實現。

       第一财經:一個貨币的強弱是其經濟強弱的表現。目前美元走強是因為美國經濟增長強勢,而人民币的貶值,如果沒有央行的管制,有可能更大幅貶值是否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前景不容樂觀。

       周皓:中國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是人民币貶值是在央行放開了價格機制之後。所以這是已經積累的3%左右貶值壓力在現在政策允許情況下釋放了。所以現在的釋放未必意味着将來中國經濟走弱。可能表示在過去半年、一年内中國經濟是比較弱的。那麼對于中國經濟的情況,曆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中國經濟比實際統計得要差,這是國内國外主流的觀點。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比實際統計得要好。第一,近兩、三年了,經濟放緩,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沿海企業找不到熟練工人,農村沒有剩餘勞動力。這說明不是總需求的故事,是結構性的供給和需求的故事。PPI是負的,制造業在萎縮。但是是什麼樣的制造業在萎縮?不是有效的,需要雇人的制造業在萎縮, 而是那些不掙錢的無效制造業在萎縮。PPI是負的,但是CPI是正的,說明消費和服務業是健康的。所以經濟的判斷主要看工資成本,勞動力上升,就業來看經濟是不差的。第二,央行在過去一年降準、降息,這個需要一兩年才能體現到實體經濟中去。财政政策推出的高鐵等項目,也需要一、兩年才開始建。包括李克強總理推行的個人辦企業減少行政幹預。現在中小企業成立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也需要時間體現到利潤和收入上。

       第一财經:您的意思是經濟會有一個滞後的過程?

       周皓:是的,所以很多人認為第三季度中國經濟會更差。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是低谷,第三季度有可能複蘇。中國經濟有可能比實際數據要強。

       第一财經:2008年危機四萬億的投資為很多經濟學家诟病,現在投資對年均增長的貢獻達到了52%。如果再采取刺激投資的方法,是否不利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加大本來已經龐大的地方債規模?

       周皓:現在中國政府未必是再采取和以前一樣的刺激經濟的政策。現在采取的政策是鼓勵消費和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和出口企業的轉型。投資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以前主要靠地方政府、房地産。現在地方政府在40萬億地方債的壓力下,投資會差一些。中央政府基礎設施的投資還需要時間體現出來。房地産作為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和城鎮化還是重要的增長。所以政府的想法是不要通過政府和行政的手段來刺激經濟。最好通過市場化的方法讓民營企業自主選擇哪裡是最有效的投資。我認為房地産還是未來最有效的投資途徑之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