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教授日前接受路透社采訪表示,中國本輪股市波動并沒有觸及到系統性風險爆發的底線,也不真正需要央行、财政部采取的諸如2007年類似的措施;此外,本輪資本市場波動不是經濟本質原因引起的,而是監管問題所緻,因此不影響人民币國際化的進程。
他本周一稍晚在Betvictor中文版一場學術講座上并建議,為防止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可建立以央行為核心的金融穩定委員會,來管理和必要地幹預市場。
“目前判斷,中國股市即使在之前的最低點也不會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他認為。
對于央行救市的邏輯,周皓指出,中國央行7月8日的公告内涵是給出了一個救市與否的底線,即防止系統和區域性的風險爆發;如果達到,央行将提供無限制的流動性,如果沒有,央行就不會做。
截至上周三,中國A股市場經曆了近半個月的持續大幅下跌,投資者信心極度受挫。滬綜指自6月12日觸及5,178.191高點以來,累計最大跌幅已逾三成。為穩定市場防範金融風險,國務院各部委更是密集出台多項重量級政策。其中,中國央行指出,積極協助中國證券金融公司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充足的流動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周皓表示,根據國際救助金融風險的慣例,并沒有直接救股市的措施,救市的關鍵在市場之外而不在場内;如果股市出現問題,保證股市健康發展的方法并不是直接幹預股市,而是減少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崩潰、對某市場實施擔保、刺激宏觀經濟等。
對于資本市場波動是否應納入貨币政策框架,他指出,對此發達國家争論多年也沒有定論,但在這方面加強市場監管比實施貨币政策更具針對性,而且貨币政策的力度也太大。
“如果制度機制完善,股市長期看是和中國經濟基本面吻合,會非常好的。”他說。
經濟企穩,降息必要性下降
近段時間中國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将密集公布。周皓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比統計數據更好。一般貨币政策有半年到18個月的滞後期,前一段較為寬松的貨币政策效果到目前開始逐漸體現;去年石油價格下降後,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也有一定滞後期;很多簡政放權的措施實施,對新企業和就業也有積極貢獻。
“這些都是經濟增速企穩的潛在依據,估計經濟增速在二季度觸底複蘇,甚至可能好于一季度。”他表示,未來降息已經不太有必要,今後貨币政策将主要降準次要降息。
央行今日稍早公布數據顯示,從M2到新增信貸,中國6月份多項金融數據均優于預期。不過考慮到經濟增長壓力未減,貨币政策寬松基調一時難以轉向,下半年仍有望繼續出台降息、降準等措施。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指出,随着國家政策效應顯現,中國經濟出現回穩勢頭;将堅持宏觀調控正确取向,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防範和化解風險,确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對于正在加速推進的金融改革,周皓認為,中國利率市場化80%的條件已經具備,若時機成熟,可能在今年内完成,中國銀行業實施利率市場化的基礎已經建立。
但他同時強調,利率市場化最後一步不會獨立完成,比如利率市場化而彙率相對固定的條件下,國際資本會沖擊國内市場;因此利率市場化最後一步很可能和人民币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推進結合在一起,預計将和資本項目開放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協調一緻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