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理:破解融資難題是一項系統工程

時間: 2015-03-05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已經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一問題也正在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4全年,中國新增貸款為9.78萬億元,M2增長12.2%。可是,在這一年裡,李克強總理十餘次要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從間接融資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銀行體系信貸管控,正規金融信貸資金稀缺,民間借貸風險高,傳統信貸市場還不能充分解決資金供求雙方匹配問題。從直接融資上看,傳統的股票、債券等融資仍然存在制度壁壘,P2P、衆籌等互聯網金融新興業态盡管快速發展,但仍然無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就融資成本而言,影子銀行體系融資成本、民間借貸成本等已經遠超過一般企業的平均利潤率。融資難、融資貴阻礙了金融資源在實體經濟的有效配置,已經成為拖累金融改革進程的沉疴痼疾,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節點。

       針對目前的融資難題,我們需要系統布局,對症下藥。這要求:

       第一,要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構建完整的基準利率曲線,以此提高金融市場的配置效率。

       第二,增強銀行存貸比彈性,提高信貸市場競争性。通過增加銀行存貸比彈性,提高銀行信貸資金的供給量,整體上降低社會平均融資成本。信貸資金額度增加,将提高信貸市場的競争性,使得銀行有條件更多地關注到中小微企業融資。

       第三,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擴大民營銀行試點。存款保險制度的推進将為存款類金融機構構建一個基礎的金融安全網,加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差異化競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可以促使民營銀行更多地集中于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增加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數量,降低該類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難度。       

       第四,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目前中小企業主要從傳統信貸渠道獲得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将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的比重,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新的渠道。

       第五,盡快出台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管理辦法和監管指引,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法健康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具有直接、高效、門檻低、成本低等特點,是一種更适宜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以P2P、衆籌等方式為主的互聯網金融業态亟需出台相應的監管政策,使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有法可依。在合法的框架下,促進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壯大,将有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從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融十條”措施可以發現,僅靠一兩項政策已經難有成效,這需要尊重市場主體投資和融資的自主權,需要彌補金融制度缺陷,需要多部門共同推進。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關系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完善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