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心一:證監會的改革新使命

時間: 2015-02-02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莊心一,現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黨委委員,Betvictor中文版理事會理事、業界導師。
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召開後,國家的改革事業展開了一幅嶄新的畫卷,經濟體制正在進行着深刻變化。中國建立資本市場24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成為位居全球 前列的重要資本市場,十八大召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資本市場監督管理領域在改革和發展方面也産生了引人關注的諸多變化。本文是《财經國家周刊》對莊心一 的專訪,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對中國金融改革的介紹。

       其實資本市場從建立的那天起,就站在了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最前沿,不僅僅為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也事實推動了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而深層的方面,對于推動中國的經濟轉型以及大國崛起也都功不可沒。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與民衆之間的關系愈發密切,國民對于資本市場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面對紛繁複雜的監管新課題,監管部門成為那個解決棘手難題的“當家人”, 在當下更是在加強監管執法、建設“透明證監會”、加強對中小投資者保護,以及服務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方面堅定地邁出步伐。

       22年前莊心一就是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出任過深交所的掌門人,親曆了整個資本市場建立發展的進程。他認為監管轉型不是為轉而轉,更不是自娛自樂, 要堅決避免出現“混沌期”、“斷檔期”,一個個問題地解決,積跬步、緻千裡,實現推進監管轉型與維護市場平穩發展的平衡。


全面改革的“資本市場篇章”

       問:當下市場最為關注的莫過于滬港通,滬港通這一聯通兩個交易所的創新之舉在推出前後,引起了市場極大的關注和熱情,您如何評價這一聯動機制開通後的運行情況?

       莊心一: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滬港通下股票交易總體平穩有序,交易結算、額度控制、換彙等各個環節運作正常。滬港通的啟動和運行,展示了市場的力量,将促進市場在更大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開放。

       滬港通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推進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大舉 措。在我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實現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創了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目标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制度創 新。滬港通與現行的QDII、QFII、RQFII等制度優勢互補,豐富了兩地資本市場的交易品種,優化了市場結構,為境内外投資者投資A股和港股提供了 便利和機會,有利于投資者共享兩地經濟發展成果,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共同繁榮發展。

       我們應該看到,滬港通剛剛起步,我們将密切關注其運行狀況,繼續會同香港證監會,在總結滬港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各項制度安排,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加大跨境執法力度,力促滬港通試點平穩有序推進。

       問:三中全會啟動了新一輪改革大勢,《決定》中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你認為,資本市場改革在整個國家新一輪改革中的角色是怎樣的?

       莊心一: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吹響了改革開放新的進軍号,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環境,同時也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改革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所以,資本市場領域的各相關主體既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擁護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回 顧曆史,我國資本市場是改革開放的直接産物和受益者,沒有上世紀80年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開和股份制企業的出現,就不會有資本市場的萌芽和形成;沒有上世 紀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就不會有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展望未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也有賴于全面深化改革為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比 如,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需要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健全民事賠償訴訟制度為保障;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需要以深化外彙管理體制 改革、推進資本項下賬戶開放為基礎等。總之,資本市場的發展源于改革,資本市場的壯大需要各方面改革的支持,可以說,資本市場領域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期盼最 為殷切,對改革事業的擁護一以貫之、堅定不移。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參與者。經 濟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戰場,資本市場要擔當好經濟金融改革排頭兵的角色。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 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并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2014年5月,國務院發布“新國九條”,圍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私募市場、期貨市 場、證券期貨服務業、對外開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體改革措施。從這些改革布局中,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 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改革涉及多個領域,關乎人民群衆切身利益。完成好這些改革,任務繁重,時間緊迫,難度不小,必須敢于擔當、攻堅克難、紮實推 進,為全面深化改革添磚加瓦。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積極推動者。20 多年來,資本市場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領和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諸多變革,如促進建設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機制、促進金融體系改革、提高商業 銀行治理水平、完善民事經濟法律制度和會計制度、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健全創新創業與金融對接機制等。資本市場在推動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 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産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随着今後資本市場的繼續發展壯大,在支持和規範混合所有制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利率和彙率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改革領域,資本市場還将進一步發揮作用,從而為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多貢獻。

       問: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形态正在經曆着一場深刻變化,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創業活力的激發成為國家重點扶持方向,“新國九條”也明确了我們資本市場的方向性任務。您認為我們的資本市場如何服務好中小微企業,成為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的主戰場?

       莊心一: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巨大,但發展階段和層次水平不一,普遍存在可供抵押資産少、尋求外部擔保難、抵禦風險能力弱等現實情況。資本市場服務中小微企 業,最核心也最為關鍵的在于為社會資本投資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一整套市場化機制。創業闆市場推出後,許多創新創業型企業通過發行上市,價值大幅提升,使企業 早期投資者獲得了豐厚回報,推動和促進了民間資本投資于未上市創新創業企業的熱情。企業估值的提升,是因為資本市場對企業進行定價,不是以淨資産作為主要 依據,而是集合企業發展前景和風險、持續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衆多因素綜合估值定價,有生命力、有市場前途的企業往往獲得較高定價,從而體現創新創業的價 值,這一功能是間接融資所不具有的。

       自創業闆開啟以來,私募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紛紛投資于中小微企業,也是基于這些企業良好的發展預期。同時,日益增多的各類投資機構,又進一步增強了比價效應和競争效應,中小微企業被關注程度高了,談判地位提升,選擇空間也拓寬了。

       可以說,一個定價功能比較完善、流動性較強的資本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獲利預期和實現平台,增強了民間資本投資中小微企業的動力,激發了各方面人士事 原始創業的熱情,在引導和推動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資本形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推出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以及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 “新三闆”)試點擴大到全國等,也為中小微企業增加股權融資渠道,拓寬債權融資渠道,豐富市場層次,發揮着積極作用。目前正在研究推進的多措并舉緩解企業 融資難問題中,涉及中小微企業的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一是完善創業闆制度,降低創業闆門檻,建立創業闆再融資制度,研究在創業闆建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闆”挂牌一年後申請到創業闆上市,進一步支持自主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

       二是加快發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并購重組、做市商等機制,研究豐富集中競價等交易方式,創新融資工具,支持更多中小微企業依托“新三闆”開展小額、便捷、靈活、多元的融資。

       三是加緊研究制定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确區域性股權市場定位、發展路徑和監管框架,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依法為更多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和股權轉讓服務。

       四是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監管辦法,研究制定進一步促進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發揮私募市場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作用。

       五是對證券公司資管、直投、理财等業務以及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進行檢查,清理不必要的環節,縮短融資鍊條,強化與實體經濟特别是中小微企業的直接對接。

       六是推出并購重組債券,研究将交易所公司債券發行主體擴展至所有公司制法人,允許“新三闆”挂牌公司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

       随着市場廣度、深度的拓展,資本市場将更好地滿足各類中小微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從而為做強實體經濟、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問:近些年間,資本市場不僅發揮了融資渠道的作用,還引領推動了現代企業制度,如獨立董事制度、法人治理結構、會計準則标準化等方面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确立。三中全會确定,“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如何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和推手?

       莊心一:如果我們從股權結構多元化的角度來界定混合所有制,目前滬深兩市1000多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都帶有混合所有制性質。據有關統計顯示,目前央企的五 成資産、六成收入、七成淨資産和八成利潤都在上市公司。可以說,我國資本市場建立20多年來,已經通過國企改制上市等方式,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實施混合所有制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重大改革,做好 這件事并非簡單。要防止改革過程中有人把這部“好經”念歪,通過内幕交易、利益輸送,導緻國有資産流失、腐敗滋生。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 經濟,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産變成牟取暴利的機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要求,必須把公開、公平、公正貫 穿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過程。

       相對于其他交易平台和轉讓方式,資本市場的定價和交易公開透明,是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平台。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制度日益健全, 信息披露監管有效性顯著提升,社會監督下的市場化運行機制也不斷完善,能夠最大限度防止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從而提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有 人形象地說,唱好混合所有制這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離不開資本市場這個公開透明的“大舞台”。

       與早期資本市場服務國有企業改革捉襟見肘的情況相比,現在社會資金的充裕程度和資本市場的機制性建設水平,都為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目前, 在企業股權多元化的實現方式上,既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引入社會資本或境外戰略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股票二級市場增減持甚或讓渡、取得标的公司股份,還可以通過 資本市場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計劃等。随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實現混合所有制的具體途徑正在日益變寬。比如,國有(控股)企業實現股權多元 化,不僅可以通過在主闆、中小闆和創業闆發行上市、再融資或減持來進行,也可以通過在“新三闆”、區域性股權市場挂牌轉讓或定向融資來進行。

       也要看到,股權結構多元化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正如有關專家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而資本市場在這 方面已有多年的制度實踐。比如,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制度,強化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督促高管人員忠誠履職、勤勉盡責;通過獨立董事、股東 分類表決等制度,維護廣大中小股東的合法權利;證券交易所通過出台規範指引和編發社會責任指數等方式,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同時,資本市場還建立了完善 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企業提高公開透明運作水平,自覺接受外部監督。總之,資本市場有助于推動企業在股權多元化的條件下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 治理結構,從而實現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來提升我國經濟的整體活力和創造力的目标。

       當然,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并非隻有公開市場這個平台,但其公開透明這一點是任何實現形式都應該堅持并要具體體現的保障機制。

全面推進監管轉型

       問:肖鋼主席提出,要實施“從過多的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實施全程監管轉變”,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情況。你認為,如何統籌兼顧,做好這一重大轉變中的各項工作?

       莊心一:大力推進監管轉型,是證監會黨委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2014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主席系統闡述了推進監管轉型的現實背景和重大意 義,全面部署了9個方面的具體任務。我理解,經過20多年的艱辛探索,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監管體系,監管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但 諸多問題依然存在,比如,企業上市難、退市也難的問題;新股發行數次叫停,IPO“堰塞湖”的問題;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屢打屢現,遏制力不足的問題等。這些 既繞不過去、又沒能繞出來的痼疾頑症有着複雜的成因,但或多或少都與我們監管定位不夠清晰穩定、監管重點不夠突出、監管政策整體性不夠和監管能力不足有關。

       推進監管轉型,不是“為轉而轉”,更不是自娛自 樂。檢驗監管轉型的根本标準,要看是否有利于履行“兩維護、一促進”的核心職責。我們十分注重保持監管工作的連續性,統籌考慮保障日常監管運行、應對和處 置突發事件與推進監管轉型等各項工作,做到有序地“放”、有效地“接”、有重點地“管”,堅決避免出現“混沌期”、“斷檔期”。通過務實嚴謹高效地研究一 件件事情,解決一個個問題,積跬步、緻千裡,實現推進監管轉型與維護市場平穩發展的有機統一。

       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目的是彌補市場失靈缺陷,保障市場機制作用有效發揮,而不是限制或扭曲市場機制。我們推進監管轉型,放松事前管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就 是要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發揮好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切實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維護市場穩定。

       今年以來,證監會在推進監管轉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監管轉型是一次全面的重大革新和轉變,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難免會面臨不少可以預 料和難以預料的困難與風險,比如,事前審批取消和放寬了,事中事後監管如何無縫跟進,從而形成放而不亂、活而有序的新秩序?面對可能出現的複雜、新型風險 隐患,或重大無先例突發緊急事件,能否準确判斷、有效應對?監管幹部如何迅速走出思維定勢和行為慣性,提高監管本領,适應監管轉型的新要求?另外,監管轉 型的外部環境和配套措施也有待進一步改善健全。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間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的,它需要智慧、勇氣,也需要時間和過程,有時還需要面對較大的 壓力甚至反複。不過,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雖然轉型有難度,但是不轉型困難更大,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隻有轉型和改革,才能解決問題,才是希望所在。我們 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監管轉型,把困難和風險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

       問:證監會近些年一直力求建立“透明證監會”,積極回應社會輿論關切,對穩定預期,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你認為“寬進嚴管”這樣一個監管理念面臨哪些曆史和制度上的挑戰?

       莊心一:證監會在精簡行政審批方面起步較早,并一直在大力推進中,2002年-2013年已累計取消、下放審批事項100餘項。2013年以來,新一屆政府 簡政放權态度更堅決、力度也更大,證監會又取消了15項審批事項和1項的部分情形,接下來還将繼續取消一批審批事項。證監會制定了行政審批事項目錄,并在 官方網站公布。着力推進審批标準、進程和結果“三公開”,大幅提高了行政審批透明度。

       随着事前管制的放松和事中事後監管的加強,市場和監管的邊界更加清晰,證監會“兩維護、一促進”的核心職責更加明确。“兩維護、一促進”是基于20多年來監 管工作正反兩方面經驗總結的結晶,是迄今為止對監管工作作出的最準确、最精辟的定義,真正回歸了依法監管的本位。為切實履行好“兩維護、一促進”的核心職 責,必須把證監會建設成為一個公正、透明、嚴謹、高效的監管機構。

       公正,就是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投融資雙方,對待不同資産規模、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以及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所有制性質的融資者,着力促進投融資功能均衡、上市公司 結構均衡、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結構均衡的市場格局。同時,在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什麼機構、什麼人,“同樣問題同樣處 理”,違法必懲、違規必究,始終保持監管的公信力和震懾力。

       透明,就是要做到規則公開、流程公開、結果公開,确保監管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開透明是接受監督、加強自律、改進工作、回應質疑的最好辦法,越是公開透明,越有利 于增進市場和社會對監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證監會必須把自己打造成陽光監管機構,把提高透明度的要求貫穿于各項監管工作的始終,自覺接受市場、輿論和社會 的監督。

       嚴謹,就是要确保出台的每一項政策、采取的每一項措施都經過充分醞釀、慎重研究、周密論證,做到符合法律法規、符合市場規律、符合實際情況。堅決杜絕因考慮不夠全 面、細緻而導緻出台的政策措施缺乏針對性或可操作性,堅決避免因政策的搖擺性、反複性和短期性而導緻市場無法形成穩定預期。

       高效,就是要在依法合規、确保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日常監管、稽查執法、行政處罰等各環節的工作效率,以高效的監管服務和保障高效的市場。今後,既 要向制度要效率,如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優化查審分離機制等;又要向科技要效率,建設中央監管信息平台,創新監管執法技術手段,提高 監管執法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建設一個公正、透明、嚴謹、高效的監管機構,是一項長期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将持之以恒地推進、锲而不舍地探索,使監管機構更好地順應政府職能轉變新要求、廣大市場主體新期盼,更好地服務于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

服務金融和社會轉型

       問:從金融改革這個大的格局中看,資本市場必将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的情況,銀行在金融體系中占比很大,其實不利于穩定我們的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安全,從監管方來看,你認為資本市場應該如何朝着解決這種失衡狀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莊心一: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新國九條”強調,要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調發展。總的思路是,要通過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 促進社會儲蓄高效轉化為投資的機制,從而優化金融結構,提高全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質量。發展直接融資的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發展交易所股票市場。交 易所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核心所在。經過多年發展,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值規模已經位居全球前10,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仍有待拓展和挖掘。接 下來,證監會将積極穩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研究豐富交易所市場層次,創新市場交易機制和産品,從而更好地發揮交易所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方面的龍 頭作用。

       二是發展債券市場。與股票相比,債券是更為便捷的直接融資工具,在滿足 企業融資需求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總體偏小,2013年底公司信用類債券存量僅相當于銀行人民币貸款餘額的13%和GDP的16%。 今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在堅持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積極發展多層次債券市場,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創新債券品種,發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同時,要抓緊健全完善 債券市場風險監測防範與處置體系,加強債券市場監管協調,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提高債券市場整體運行質量。

       三是發展私募市場。私 募市場能夠拓寬投融資對接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新興産業和中小微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近年來,私募基金發展較快,為私募市場的發展和活躍積累了經 驗,但總體來看,私募市場仍是直接融資體系的短闆和薄弱環節,亟需加快規範發展步伐。目前正在推進的《證券法》修改中,将對股票私募發行問題進行統籌考 慮;在修改《公司債券發行試點辦法》過程中,将建立健全債券私募發行的相關制度;關于支持私募基金規範發展的政策措施,也在積極研究推進中。

       四是發展場外市場。不 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存在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從實際情況看,多數中小微企業并不具備到場内市場上市的條件。為滿足其融資和股權流轉需求,必須大力發 展場外市場。目前,“新三闆”是定位為服務于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全國性場外市場,股份公司不分行業地域、不論規模大小,均可經主辦券商推薦 申請挂牌,截至2014年11月底,挂牌公司已達1354家,2014年1-11月股權融資116.1億元。下一步,在繼續完善“新三闆”市場的同時,還 要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務實定位、開拓功能、形成特色、規範發展,鼓勵證券公司櫃台市場積極探索,更好地滿足企業多樣化的直接融資需求。

       問:我們國家在飛速發展,國民的财富積累方式和理财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資本市場如何做好自身轉變,服務好國民的财富管理,服務好國富民強的曆史進程?

       莊心一:從我國居民理财方式的變遷看,資本市場的産生和發展,為廣大居民提供了股票、債券、期貨和基金等投資産品,有效拓寬了居民投資理财渠道。但作為一個 仍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的市場,投資功能發揮與成熟市場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投資和融資都是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兩者有機統一、不可偏廢。資本市場既要 發揮好融資功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又要發揮好投資功能,服務于居民财富管理。近年來,證監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強化市場投資功能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為居民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财富管理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支持業務和産品創新。在 市場發展初期,由于業務和産品相對單一,居民多元化的投資理财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近年來,按照放松管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大力支持和推動股票市場、債券市 場、期貨衍生品市場等各領域的業務和産品創新。資管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資産證券化業務、中小企業私募債、黃金ETF、QDII基金、股指期貨、國債期 貨、優先股、滬港通等相繼推出,為不同資産規模、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産品和風險管理工具。下一步,股票ETF期權等新業務、新産品也将逐 步推出,更好地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居民投資理财需求。

       二是引導上市公司完善現金分紅機制。現 金分紅作為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能夠有效增強資本市場的投資功能。但受多重因素影響,過去現金分紅高度集中于少數優質公司、分紅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足, 有的公司多年有盈利但無理由地不分紅。近年來,在充分尊重公司自治的基礎上,引導上市公司健全分紅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大對未按公司章程規定分紅和有能力但 長期不分紅公司的監管約束。2010年以來,實施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逐漸增多,占同期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分别為50%(2010年)、58%(2011 年)、68%(2012年);2013年,1803家上市公司實施現金分紅,占比為72%;分紅6792.6億元,同比增長12.5%。

       三是強化監管,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信 息的真實、準确、完整和及時,是投資者作出正确投資理财決策的基礎。為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證監會不斷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并鼓勵相關市場主體開展 形式多樣的投資者互動活動,使投資者獲取信息方便快捷、渠道暢通;督促證券期貨産品銷售機構真實披露産品或服務的性質、風險、權益安排、咨詢途徑、維權方 式等信息,使投資者明明白白投資。同時,建立累積投票、網絡投票等制度,目前正在研究中小投資者單獨計票機制,為中小股東行使權利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是建立和完善投資者适當性制度。随 着市場産品的日益豐富,各種不同産品的風險屬性多元多樣,如果居民在理财時,投資了與其風險識别和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産品,很可能遭受重大損失。建立并嚴 格執行合格投資者制度,将“合适的産品賣給合适的投資者”,有利于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近年來,在創業闆、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中小企業私募 債、私募投資基金等領域分别建立了合格投資者制度,在實踐中産生了積極效果。目前,證監會正在總結已有制度的實踐經驗,研究制定覆蓋全市場的統一的投資者 适當性管理制度,更好地适應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

       五是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與 融資者相比,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處于弱勢地位,容易受到欺詐發行、虛假披露、内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侵害。為此,證監會始終堅持零容忍的 态度,用好用足法律法規賦予的監管權力和監管手段,依法查處了一批嚴重損害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大案要案。在處置案件過程中,除依法追究違法 責任主體行政責任外,還探索建立先行賠償機制,督促違法責任主體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今後,證監會将繼續保持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态勢,通過 包括委托交易所實施案件調查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大稽查執法力度,堅決維護廣大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居民财富管理功能,既需要監管部門推動完善市場制度和機制,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也需要廣大居民增強風險意識和“買者自負”的投資理财 理念,客觀評估自身的風險識别和承受能力,堅持理性投資,不去盲目追逐那些與自身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高風險産品,從而通過資本市場真正分享企 業發展、經濟繁榮的成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