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滬港通從國家戰略來看有三層作用

時間: 2014-12-11 00:0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由Betvictor中文版、鳳凰财經聯合舉辦的“‘滬港通'契機下的金融改革”主題論壇于12月10日在香港中環舉行。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周皓在論壇上表示,滬港通從國家戰略之下來看,有三層作用。第一層要打通的就是内外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分割,讓市盈率更趨向合理;第二是人民币國際化;第三是打通金融與實體經濟。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曾靜漪:我們這一場探讨的是“滬港通”與資本項目開放棋局。剛剛蔡主席說了,輕松一點,本來他們給我的任務說談政策,一談政策我就有點頭疼,一說政策馬上就要牽涉到一路一帶等等,這樣吧,我們還是談大棋局,但是我們輕松地談。

       首先想請教一下周教授,我們談“滬港通”的時候,從政策層面上來看,它不隻是香港跟上海的事情,也不隻是單純的香港資本市場或者是内地資本市場的單純互聯互通而已。您能不能告訴我們,目前國家戰略之下,我們應該從什麼戰略角度來看“滬港通”形成的原因。

       周皓:第一層要打通的就是内外資本市場、股票市場的分割,讓市盈率更趨向合理,這是第一。第二剛才談到人民币國際化。人民币國際化對于中國什麼更有用呢?随着“滬港通”引領股本市場進一步打通債券市場壁壘,會對融資産生需求。第三,金融與實體經濟。打通這些股本融資市場、債券融資市場,如果這個資本市場市盈率7、8倍,更接近于20倍,那麼企業就有更好的股本融資的渠道。

       張霄嶺:我剛才非常贊同李劍閣先生的說法。中國過去20年中,實際上對中國資本[0.00%]市場開放和人民币國際化推動做了很多的工作。“滬港通”最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資本市場與香港資本市場相融合以及與國際資本市場相融合。十一年前我們推出了QFII,後來又推出了RQFII,前幾天我們又推出了“滬港通”,QFII比較靈活,“滬港通”在可以投資标的範圍内更加方便,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節奏越來越快,這些措施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中國資本市場融入到世界格局中來。如果說中港金融市場的融合2014年可以認為是中港金融市場融合的元年,這個意義非常深遠,不僅對中國的證券市場,甚至對世界證券市場影響都很大。上個月我去了台灣,發現台灣民衆對“滬港通”的期待絲毫不亞于我們香港。他們非常期待“滬港通”開通,為什麼?因為台灣民衆對大陸A股非常有興趣,而且也比較了解。另一方面,過去他們沒有一個好的投資渠道,現在“滬港通”開啟以後,他隻要在香港分支機構有一個賬戶,他就可以直接來買賣大陸股票。實際上不光是“滬港通”,把台灣都連起來了。所以這個意義非常深遠,對金融要素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人民币國際化。人民币國際化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貿易支付,人民币作為一種支付工具。第二個階段是人民币産品作為一個投資工具。第三個階段是人民币作為世界儲備貨币的一部分。我們現在基本上處在第二階段的初期。QFII三年前推出來之後,再加上現在“滬港通”推出,能夠極大地推動人民币國際化。

       所以對未來,人民币逐步成為儲備貨币非常有意義,這個意義不能低估。據我所知,這次“滬港通”一個主要推動力量實際上是人民銀行,李劍閣董事長也說了,肖鋼行長在後面發揮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這就是因為他着眼于人民币國際化。很多人當時議論會不會像中港直通車一樣無限推遲,這個東西是國家的大局,不會因為一些小的事件受到大的幹擾。

       陳爽:過去人民币在離岸市場停留四五千億的時間,中間停了很長一段時期。人民币這一部分的資金池到底什麼時候能夠有效地上去,大家當時也講到,可能單單靠貿易向下,你把人民币這個池進一步做得很大,大家還是懷疑的,所以希望能夠有資本向下這樣一種開放。這種開放可能最終就是保持香港離岸市場真正能夠開啟。

       “滬港通”開通以後,解決了在離岸人民币的一個投資渠道的問題。到底要開多大的口子,讓人民币能夠充分開放,實際上在路線圖和時間表當中大家争議是很大的。大就大在國内現在是不是準備好了,利率的市場化和彙率的自由化,是不是實現了以後再去談人民币國際化的問題,這個争議是比較大的。

       作為決策者,談這個問題一定是審慎的。大家現在看到的開放都是額度管理下的開放,包括QFII、RQFII、“滬港通”,在金融改革的條件下真正實現了所謂的直接投資,就是資本向下的開放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跨境投資的問題,而這一次正好把跨境投資這一部分切切實實得到了解決。這個意義你可以看到,整個人民币的國際化當中的跨境投資的這一部分,通過“滬港通”的這個事情,确确實實得到了一個實現。

       這個意義你說大嗎?當然很大,非常大。人民币國際化過程當中,大家對于人民币的開放也很期待,但是好象因為國内的不同聲音、不同争議,大家看到有時候熱一點,有時候又放下了。“滬港通”這個事情在争議比較大以後能夠有一個人民币資本向下的打通,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當然回過頭來講,對于香港的離岸建設,雖然表面上所謂南冷北熱的問題,我覺得這些都是暫時的。整個大的趨勢是人民币出來,這是一個大趨勢。

       我們作為一個經營管理公司,這種趨勢我們覺得已經深深地感受到。去年我們通過QDII的途徑,過去通過證券公司下面的資産管理公司QDII途徑出來還是很困難,現在這個慢慢也在開放。比如說今年我們發了一個軟銀産品,一分鐘10個億,上海自貿區分行在自貿區走得比較快,現在建立的這個資金池業務把兩地賬戶基本上打通了。比如萬達控股,自身在香港的人民币進到自貿區的資金池,就直接進入到了國内子公司的賬戶上,同時國内人民币進到建設銀行[-3.31% 資金 研報]自貿區的自行以後就直接打通到這裡來。這種情況下,兩地對于通的需求非常旺盛,這也為我們未來人民币出境以及到這裡投資帶來了很好的渠道。

       “滬港通”我想隻是一個開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