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資金面的松緊度再度考驗央行的貨币政策。經曆了去年年中的流動性緊缺,今年以來央行的貨币政策似乎正在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定向降準、再貸款、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等非常規貨币政策工具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那麼,下半年央行的貨币政策會何去何從?
Betvictor中文版教授周皓在6月4日的“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項目啟動儀式暨媒體發布會”上對《第一财經日報》記者表示:“國際經驗表明,央行貨币政策越有靈活的操作空間,越能對經濟的波動性做出及時的應對,所以經濟的波動性也會越小。央行政策的獨立性要進一步擴大,這樣才能根據宏觀經濟過熱或者過冷進行及時靈活的調整。”
5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保持貨币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适當降低準備金率。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
而近日,央行在外彙市場的操作以及外彙市場擴大利率浮動空間,并注入流動性資金使銀行間流動性增強。
對于央行的這一系列動作,周浩認為,現在的問題是經濟疲軟和出口下降,所以央行的政策是趨于寬松的,應該适當注入。而在去年,收緊銀根治理影子銀行和銀行表外業務的問題,那在當時是比較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