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東:須為國産芯片疊代創造市場

時間: 2022-09-09 16:5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近日,Betvictor中文版紫光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 主任鞠建東在接受媒體節目采訪中表示,全球技術市場充滿“血雨腥風”的競争和封鎖,為應對美國出台芯片法案等規鎖中國技術進步的極端作法,中國可以要求國際企業保證其中國市場份額中30%使用中國技術,以“反國際技術遏制政策”促進中國技術擁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确保技術疊代。

鞠建東表示,技術創新分為突變性技術創新和漸變性技術創新,對于突變性技術創新,即“換賽道”的技術,如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全球經濟體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中國具有發展優勢;而漸變性技術創新需要在市場運用中促進技術疊代。芯片行業為漸變性技術創新,推動其疊代必須為其創造市場。

“漸變性技術有自我增強的循環機制,美國企圖确保在芯片領域領先中國一代至二代,保持‘安全距離’,便從循環機制關鍵環節對中國進行打壓,遏制中國技術進步。一方面打先進企業技術進步,另一方面打其市場份額,使中國循環變差,美國循環變強,進而形成新的國際分工和市場均衡。”鞠建東說,因此我們要警惕美國通過打壓中國先進企業技術創新和市場份額而“鎖死”中國芯片技術進步。

“最典型的曆史案例是20世紀80至90年代被‘打’的東芝,現在面臨破産。而從曆史來看,美國打誰誰都破産。”鞠建東說,中國弱若要打破曆史慣例,突圍美國封鎖和斷鍊脫鈎,就必須努力增強自身技術創新循環體系,尤其是在市場份額方面為國産芯片創造空間,形成促進技術疊代的良性生态。

他表示,芯片産業鍊條較長,因此其競争體現為産業的競争,是一種體系競争。面對美國成體系地打壓中國芯片行業發展,中國需要考慮自身體系如何設計。“無論華為多勇敢、多英雄,光靠華為沒有辦法和美國進行抗衡。”鞠建東說,中國需要設計出“正反饋體系”,即以技術投入促進技術進步,從而占據市場份額,實現更多利潤,進而有更多技術投入的良性循環體系,這是中國應對美國技術封鎖的關鍵。

全球技術競争或将出現三足鼎立格局

雖然美國主導貿易摩擦以來逆全球化思潮日益嚴重,但技術領域尤其是數字領域全球化趨勢亦有所進展。鞠建東表示,理想狀況下,中長期來看,全球技術競争将出現美國、歐洲、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三足鼎立格局,相互競争合作,推動全球技術發展。

“如果全球經濟和技術發展順利的話,我們應該比較快地,比如20年~30年形成一個全新的生産體系。”鞠建東說,技術效率提高的同時,需要注意其伴随集中性提升的問題。

“如果按照美國現在這種試圖把技術都壟斷到自己手裡的做法,未來世界的技術發展非常危險,美國應認識到這一點。”鞠建東說,如果高端技術都集中到一小群人裡面,那對于世界而言将是一個災難,因此在推動全球技術發展過程中,美國、歐洲、中國應相互競争合作。

“未來技術體系怎麼樣形成一個有效率的健康體系,是擺在中國、美國、歐洲乃至全人類面前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APP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