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連接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重要樞紐,資本市場在推動高水平循環、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杠杆作用。對此,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撰寫了題為《發揮科創融資的“活水”效應》的署名文章,對我國科創金融體系走向完善的路徑進行了分析和建議。該文章已于近日刊發在《經濟日報》時評版。

發揮科創融資的“活水”效應
文/田軒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了科技創新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點明了建設根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曆史性、全局性、結構性的重大變化,取得了非凡成就。亮眼的成績背後,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強勁支撐。作為連接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重要樞紐,資本市場在推動高水平循環、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杠杆作用。
近年來,通過加快基礎制度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高質量資本市場生态初見雛形。特别是随着全面注冊制穩步推進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資本“活水”精準澆灌科創土壤,為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堅實助力。
但從客觀上看,我國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的銜接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集中表現為科創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國目前科創企業仍以間接融資為主,但我國融資擔保、抵質押品管理等機制尚不健全,難以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從作為創新更優選擇的直接融資渠道來看,目前我國企業上市門檻依然較高,市場存在規模不大、差異化程度不高、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加之注冊制配套制度尚不健全、風投市場耐心不足,使得直接融資對科技創新的“活水”效應無法充分釋放,影響科技創新成果産業化。
新征程、新起點,下好科技這步“先手棋”,需要從優化資本市場發力,增強把控“棋局”的定力和實力。通過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夯實基礎制度、創新關鍵制度、發揮融資功能,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行業企業,更大力度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創新間接融資模式固本。支持地方建立科技創新專項項目庫,健全銀行機構信用管理機制,完善融資擔保、抵質押品管理機制,并豐富銀行信貸産品,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在授信、期限、額度、模式上進行差異化設計,降低科創公司的融資成本。
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開源。以全面實行注冊制為引領,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配套改革,包括交易所公司制改革、采取更靈活的交易制度、完善強制退市标準、優化退市流程環節等;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力量,打造更多樣的金融工具,充分釋放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潛能,讓稀缺資源配置到最優科創資産上。同時,提高對中小微企業增信支持,支持更多科技型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獲得持續的中長期融資;創新債券融資工具,豐富債券融資産品,加快資産證券化發展,重點支持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債券融資。
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培元。通過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不斷豐富跨境資産配置工具箱,加快吸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入市,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通過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與國際通行規則的制度銜接,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科創環境,實現更深層次的資本市場雙向合作。
以更活躍的創投市場謀局。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創新财稅制度,營造更加優良的投資服務環境,充分發揮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創業投資力量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轉化等創新活動的支持;支持創業投資機構深度參與企業發展和治理,為優質企業提供發展所需的知識、人才、專業技能等,提升企業經營水平;探索多元化激勵機制,促進關鍵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的相互驅動、融合發展。
以更深入廣泛的數字金融應用賦能。加強國家數字普惠金融頂層設計,健全數字要素收集、共享、處理以及安全保障等機制,建立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信用評價、市場定價、風險控制模型。促進金融機構組織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優化金融交易程序,提高金融普惠力度。
閱讀跳轉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28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