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

時間: 2022-05-16 08:4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jpg

5月14日,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動蕩中的2022——全球與中國經濟及政策展望”為主題,邀請到21位來自全球著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與領軍學者,圍繞四大圓桌議題展開深入讨論。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出席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達利歐指出,變化的世界秩序中,有三個重要的經濟、社會問題:首先,是大額債務和債務貨币化,尤其是世界三大主要的儲備貨币;其次财富和價值觀差距加大,引發内部沖突;第三是崛起大國挑戰現有大國以及現有的世界秩序,引發外部沖突。同時還需要注意兩個外生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幹旱、洪水等自然之力,以及知識和技術的進步。

達利歐認為,目前,美國的債務和債務貨币化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财富和收入差距是 1930 年代以來最大的,政治鴻溝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世界秩序正在變化,如果資源的分配不再基于利潤,而是政治目的,那麼根據曆史經驗,貿易摩擦、科技摩擦、地緣政治影響紛争、經濟金融摩擦、沖突等等都存在進一步加劇的風險。雖然曆史不一定能準确預測未來,但是可以提供警示,各方需要保持溝通、交流、對話,避免沖突或争端,努力實現合作共赢。



4.png

圖為瑞·達利歐



以下為瑞·達利歐發言實錄:



非常感謝對我的邀請!在這樣的時間點上進行讨論是必要的。在我的人生經曆當中,我遇到了很多讓我很驚訝的時刻,或者說,讓我感到驚訝的事件,因為我之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後來發現在曆史當中曾經發生過。

一開始是在1971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美國有這樣一個承諾,要償還黃金的債務,尼克松總統說沒有辦法用黃金支付了,他們就開始了貨币系統的支付方式。我以為市場會有反應,我回顧曆史發現,在1933年3月份發生了同樣的事情,我通過追蹤曆史的方式學到很多并且看到很多讓我驚訝的事件,于是,我深入了解了這段曆史、學習了這段曆史。

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三大趨勢和規律,我縱觀了過去500年的曆史,總結了這三條規律。這個研究是我親自做的,之所以做這個研究是因為我必須了解今天發生了什麼,以及在當今和未來我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視角進行預測。

接下來我将逐一簡單跟大家分享:

第一,非常巨大的債務伴随巨大規模的債務貨币化。什麼叫做債務貨币化?中央銀行印鈔票來購買債務,在全球三大主流貨币當中尤為嚴重。

第二,巨大的内部沖突。我們發現上一次發生這樣的情況在1930、1945年,當時美國産生了财富和價值觀的差異。而且在西方世界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内部的這些沖突帶來的是左翼、右翼的民粹主義,他們在人群當中代表一部分人,他們希望進行鬥争,他希望和其他的人群進行對立,他們對立的點是希望能夠把自己讓步降低到最低點,這樣的鬥争對民族有影響,所以尤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有極嚴重的内部沖突,除了這個之外我們大家可以看到1930-1945年的曆史形成這樣的規律。

第三,大國的崛起。比如中國的大國崛起,由于中國的崛起會挑戰已經存在的大國比如說美國,已經有的世界秩序被大國挑戰了,使得外部産生很多沖突,不一定是有沖突,但是水到渠成地會有外部沖突的産生。原因是随着大國力量的加劇和增長,大國之間彼此無法認同彼此,有了不同的觀點,就會産生沖突。在競争過程中會發現如果沖突沒有得以自我化解,則會有更多的沖突産生。

曆史告訴我們當這三大力量齊頭并進的時候會有非常高風險的環境,這是當今所處的社會現實和環境所面臨的情況。所以我必須要研究儲備貨币的興衰還有包括儲備貨币所代表的國家的興衰,回顧過往500年曆史我總結出以上三點。并且我對中國各個王朝的興衰進行了研究,從唐朝600年左右開始。這種研究有助于我們對于大國的興衰進行研究。另外兩個特别的因素也吸引了我的研究視野,他們也是非常顯著的因素。

首先,自然之力。包括全球流行疾病,包括幹旱、洪澇災害,它們實際上是不頻繁的,但是一旦來襲影響非常大,它們造成非常多的死亡并且會颠覆很多的文明,比前三個因素還要更大,所以我們不能忽視自然之力。

其次,随着知識積累、技術進步,人們的能力進行适應性的變化,逐漸适應環境和突發事件。所以我縱觀曆史會發現實際上同樣的事一再重演、不斷地重複、循環往複,其中唯一一個變化就是大家用什麼樣的技術,人的本質是推動曆史往複前進的基石。

接下來通過圖表跟大家圖文并茂地來進行展示之後要回答大家的問題,從1900年開始畫圖,上面是美國的GDP水平,上升的曲線,為什麼要衡量它?因為它是一個刺激的因素,如果你想要刺激經濟的發展,你的做法肯定增加很多的信貸,産生了購買力,随着時間的積累,信貸産生債務、債務變成了某人的資産。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借的債務拿什麼錢還?如何償還?用硬貨币償還,如果是這樣就會産生很多的痛苦,因此事實是怎樣的?事實在于說有很多的錢被印超了,這是一個标志,不斷印鈔表明國家存在不平衡,不平衡一方面體現在它花的錢,另外一方面沒有足夠的錢可以花隻能靠印鈔花錢。

有兩個不同的圖,藍色是短期的利率水平,當它達到了零的時候,如果此時債務水平又特别高,這相當于要印很多錢才能償還這個債。紅線産生了它的結果。所以在1930年到1945年期間發生的情況不言自明,通過這樣的研究能夠更好觀察并且預測2008年經濟走勢,當時債務占GDP的水平特别高,而我們的利率水平接近零的水平,并且我們也觀察到央行印了很多錢希望能夠渡過周期,曆史往往循環往複。

前面講的是印鈔,這一頁代表的是1900年以來的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非常重要的是要提醒各位注意,你會發現美國自從1930年以來經曆了最大的收入差距,相當于财富和收入的分布有特别大的差距,尤其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會加劇。

現在所存在的政治方面的差距,回溯到1900年開始,紅色線所代表的是共和黨在參議院和衆議院的投票記錄,藍色線代表的是民主黨的投票記錄,對應參議院、衆議院。大家可以觀察到線越來越高,它變得更保守,所以相當于是政治的右翼向右傾斜,我們可以發現藍線往左往下面走,大家可以看有一個差值,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自從1900年開始意識形态的差距是巨大的,是自從1900年以來前所未見最大的意識形态的差距。所以我發現投票差距最小的地方是大家最不願意妥協的地方,這表明是一個政治方面的挑戰,而這樣的一個政治方面的挑戰非常嚴重,嚴重到以至于我們可以感覺到在下一屆總統選舉過程當中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失敗,如果是這樣,系統會受到颠覆和破壞,這是曆史一再告誡我們的。

這是我專門彙總的圖表,我希望把不同力量的強度進行對比、實力進行對比,這邊的實力表明的是國家相對實力,比如說從1500年開始進行對比。我必須研究足夠長的曆史才能了解大國它的起伏和興衰以及儲備貨币國家的興衰,大家可以看到有8個實力方面的指标,之後跟大家講這都是什麼,整體來講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和指數。紅色的線是中國,最開始中國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之後有所下降。我們發現荷蘭和英國超過了中國,1880年以來慢慢下降,會發現是屈辱的100年,後面繼續下降一直到1949年,會發現後面的圖表表明中國從1949年以來不斷上揚、有所進步,見證了中國包括在全球曆史當中最偉大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另外一個圖你會發現荷蘭、英國的線交織在一起包括其他國家的發展和起伏。

接下來給大家看一下我所繪制的小短片,希望通過短片給大家非常簡單的比拟來解釋規律。它把我剛才講的規律以更加簡單的方法跟各位進行呈現,這個小短片主要是呈現了在過去的曆史過程當中不斷循環往複的規律和周期。


【以下是短片内容:

我在過去的500年當中研究了最強大的十大國家包括三大儲備貨币的起起伏伏,它們曾經發生了很嚴重的沖突,在圖表當中給大家進行了衡量,為了更好了解中國的規律,我也讓大家了解到中國各代王朝的興衰以及從600年來的貨币發展。由于所有的指标放在一起會非常複雜,我給大家講一個重點,包括荷蘭、英國、美國還有中國,你會發現這裡面有一個規律,現在我們化繁為簡,大家可以看到四個國家250年當中不斷循環往複,會有一些周期,中間有10-20年的轉型期作為緩沖,轉型期都是沖突發生的時候,因為領先的帝國不打仗沒有辦法衰弱,我怎麼樣衡量大國的實力?在這個研究過程當中用8個主要的實力指标,把整個實力進行平均。八個指标包括教育水平、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力、競争力、經濟的産出(包括在全球貿易當中的比例)、軍事實力、金融中心實力、資本市場、儲備貨币實力等八大指标進行可衡量對比,能夠知道現在這些國家對比過去怎麼樣,是實力上升了還是衰弱了。所以我們按照序列每一個國家都這樣去看就能發現有典型的周期不斷地重複。

這些線疊在一起非常非常複雜,我們把它簡化,可以看到這裡面進行了因果關系分析,因果推動了一個國家的興衰,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更高、能夠不斷地進行創新,有更多的技術發展,他們才能有更多的能力讓貨币成為儲備貨币,大家實際上可以看到這四大力量一起下降,使彼此不斷地下滑。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國家内部有什麼樣的因素推動了國家的興衰,簡而言之,這些大的周期什麼時候開始呢?通常有一個大的沖突,以至于戰争時他們能夠除舊破新,有一個全新的世界秩序,全新的主導國家。當時這樣沒有人可以抗衡的國家會繁榮發展。這是周期的第二個步驟。當大家習慣了安居樂業、繁榮和發展,實際上我們會發現他們不斷地借貸,債台高築之後會有金融泡沫,這樣你會發現它的貿易份額不斷增加,而且大多數貿易以這個貨币進行結算,因此它成為了儲備貨币,使他們有更多的借貸行為。除此之外,我們會發現财富的分配不平均,越有錢的越有錢,窮人一無所有,差距過大之後泡沫破了,隻能開動印鈔機不斷地印鈔票,這樣窮人和富人之間會有内部矛盾,可能會産生一些為了财富重新分配而進行的革命,可以是和平革命、也可以是内戰。

當國家不堪重擾,去解決内部矛盾時,力量相對來說就會下降,所以新的正在冉冉升起的大國能夠去競争,因為大國内部沖突正在解決,外部的沖突會産生戰争,我們發現戰争過程中會有新的赢家和輸家,赢得全盤皆赢,建立了全新的世界秩序,這樣自我更新的周期重新開啟。】



剛才這個短片主要是審視了一下過去的貨币和大國競争規律,幻燈片中左邊圖片向各位展示的是死亡率的數據,衡量剛才說的大國沖突包括戰争所造成的死亡率,右手邊給大家展現的也是全球死亡率,這個數據也是不斷上升,是自然之力造成的全球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基于這些點剛才講到縱觀曆史我們不能忽略自然之力,比如全球氣候變化就是其中的典範,我們必須要注重自然之力。

左邊圖片代表的是全球人均GDP水平,已經剔除通脹,右邊是每個人的預期平均壽命,這兩個指标都展現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這兩個圖非常有意思,兩個圖有意思之處在于剛才和各位分享的所有周期,從長期來講相對比較緩和,指的是相對于人們的适應力來講比較緩和,人類具有強的适應力,在周期過程中能夠保護自己,能夠通過創造發明不斷地适應變化的環境。

我想讓大家了解這個信息,就是我們的現狀,我們覺得了解了曆史的大周期的循環往複的規律就能夠去洞悉未來,我不會花很長時間講每個國家周期是怎樣,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沖突不斷地上升,接下來前方的路非常不明朗,下一個主導的國家的出現肯定會引起自然的沖突,所以通常根據曆史規律會有金融戰争、經濟戰争,我們覺得有五種類型的戰争,有的時候有貿易戰争、技術戰争(還包括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戰争)、資本戰争、經濟戰争、軍事戰争等五種。

它們開啟之後會不斷地加劇升級,現在我們會觀察這樣一個環境,會有很多經濟和資本方面的戰争,換言之,這個環境過程中大家希望通過戰争控制一下對資源進行分配,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環境,全球經濟過程中會發現經濟資源在全球進行分配,大家看一下在全球,如果你在一個國家生産東西成本更低那我就在那個國家生産,生産完再運到其他國家,而在全球經濟活動過程中經濟資源的分配實際上就是全球資源的分配。

有一些由政治決定的資源分配,比如制裁之下的資本流動,這也和二戰之前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美國對日本有制裁,阻止石油運進日本,以及對日本資産的制裁這都是二戰的結果。我們也不應該去認為因為這個事情在過去發生了,很有可能未來就一定會發生,但是可以去了解一些經驗,我們需要理解這種因果關系,學習這類經驗能夠讓我們在一些特殊的曆史時刻意識到它,并能夠防止它的發生。所以非常感謝給我的時間,我整理總結了一下我的想法,非常期待大家的問題。


(本文根據發言内容整理,未經本人确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