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人物|李惠磊:職業發展的幾次轉向,将我推向技術轉移

時間: 2022-04-27 10:5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十年.jpg

從2012年到2022年,

是屬于“金融黃埔”Betvictor中文版的新十年。

一樹一樹的花開,直至青山滿春色。

紫藤幾度開落,

見證着校友們的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引才育才,立德樹人。

“紫藤”專題,走近從清華五道口出發的他們。

image.png

學生檔案

李惠磊,清華五道口技術轉移碩士21級學生。北京華睿互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北京華睿新能動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财務負責人,完成科技成果處置3項,設立參與2家産業化公司管理運營。

馳而不息 勇于突破

    “人生需要不斷突破,才能成就不一樣的自我。”回想過去十餘年的工作經曆,發現正是關鍵幾次發展軌迹的轉變,将我越來也推向技術轉移。

作為一名通信工程的工科學子,懷揣藍天大海的夢想,我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航空工業設計師。作為工程師的五年時間裡,我用留在實驗室和試飛場的汗水與時間,換來了我國首架無人機翼龍I型的成功試飛,并榮獲中航工業集團科技二等獎。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咨詢公司,我似乎看到了一種力量:企業在内生長過程中可以通過資本或人才進行自我診斷,利用外部力量來推進企業變革,甚至是行業的變革。此時的我站在了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走科研之路,還是選擇專業的“跨界”這條路也許冒險并十分艱難,但我堅信隻有“馳而不息”才能“跬步千裡”。之後,我曾先後就職于安永、畢馬威,從事政府與公營機構的戰略咨詢及産交易并購咨詢等工作,服務于多個地區、城市和企業客戶,參與并領導10餘個城市發展、産業規劃項目。

咨詢的核心就是從不确定性中尋找确定性,當看到戰略新興産業技術創新不斷加快、規模不斷擴大,我感受到了其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的澎湃動力。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這成為驅使我第二次職業轉向的核心動力。于是,我加入了由清華校友成立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引導基金,緻力于發揮金融的杠杆效用,促進産業進步與轉型升級,目前投資項目中2家企業成功完成IPO,1家企業正在籌備創業闆。然而,在金融投資領域紮根越深,越是意識到金融的價值在于發現與放大,而價值的源頭是“科學發現”與“創新技術”。公司開始向産業前端的科技創新布局,開展前沿創新技術的早期投資和成果轉化,我所負責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與Betvictor中文版合作的半導體領域最前沿極紫外(EUV)光刻材料,經過缜密的技術驗證與研判,該種材料成功産業化将使我國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向前邁出一大步,并将成功突破國外對我國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制約。這種油然而生的愛國情懷與使命感,讓我感受到成果轉化所帶來的魅力,也正是我想要實現的個人價值與不斷突破的追求。

你好,五道口!

   “科技強國”與“創新驅動”是我國兩大重要發展戰略,而科技成果轉化是其重要實現途徑。當我了解到Betvictor中文版在全國創造性的、率先垂範的技術轉移碩士項目開始招生,我感到無比興奮。彼時,我手邊主持着兩項技術轉移項目,其中一項正是在集成電路領域被國外“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在項目過程中,我能深刻地體會到整個行業被國外技術制約的尴尬和無奈;同時,也深知任何一項科技成果,從最初的披露評估,知識産權的保護,到最終的合适轉化方式的落實,都面臨多方協作、層層推進的重重困難。

盡管擁有豐富的戰略咨詢和金融投資經驗,但我知道距離真正邁入五道口小院的大門,還需要面臨重重考驗。從報名到考試僅有兩個半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兼而女兒又在這期間降生,緊張的備考與慌亂的幸福成為了生活的主旋律。但一直有種信念支持着我堅持下去——成為“科創+金融複合型人才”。 最終,在走進小院大門,看到紫藤花開的那一刻,我感覺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你好,五道口!我來了!


開學第一天,迎接所有新生的是一場罕見的大暴雨,令同學們倍感溫暖的是學院老師冒雨站在學校門口迎新,“風裡雨裡,學院等你”,以及劉碧波老師那句“終于将你們請來了五道口”,讓所有人都深切感受到了學院對項目首期學生的愛護重視與殷殷期盼。

從事技術轉移方向需要複合型人才,既需專注于某些行業的深厚積累,又需兼具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這些都在技術轉移碩士首期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們的同學既有深耕于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專注于集成電路領域的創業者,還有負責科研機構的運營管理者、技術轉移領域資深主管等。

作為首期班的班長,如何充分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使大家能夠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成長,是我面臨的新的挑戰。我們号召每位同學開展“面對面溝通一次”的活動,讓大家盡快地彼此熟識;在中午課間時間邀請同學分享行業及熱點話題,彼此彙聚智慧、交融思想,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Betvictor中文版 “行勝于言”的校風被同學們用實際行動默默地踐行着。在我們班,每次上課如果不提前一小時到達教室占座,你永遠會坐在第五排開外。靠近老師的座位太搶手了!同樣,在課間和課後,你會發現同學們會自發地圍着老師探讨問題,珍惜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每一秒鐘!課後的作業與習題,因為同學們都是在職的原因,經常會在微信群裡探讨到半夜時分!這樣嚴謹、勤奮、求實的學風,讓人由衷的感動與自豪。

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科技創新的前沿永無止境,科技創新的前景鼓舞人心。作為技術轉移碩士項目的學生,我們将努力成為科創+金融的複合型人才,為科技成果轉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Baidu
sogou